文學本體論:文本主義與脈絡主義之爭
2020/10/8 — 14:31
所謂的本體論 (ontology) 關心的是關於存在 (being) 的問題。例如,哪些事物存在?是什麼樣的存在?以什麼方式存在?藝術...
【作者意圖與作品詮釋】作者意圖對於作品內容的詮釋構成多少證據強度?
2018/5/31 — 11:56
作者在創作作品時會帶有創作意圖,例如一個畫家可能會有要畫出「地獄」的意圖;一名小說家可能會有要傳達「權力會使人腐化」的意圖。當作品被創...
林黛嫚作者本人也不會答的DSE中文考試題目? 談文意測驗的合理性
2018/4/13 — 16:57
近日香港 DSE 中文科閱讀卷考試選考了台灣作家林黛嫚的作品〈孤獨的理由〉,一連考了二十題。作家本人在臉書上表示,很多題目連自己也答不...
淺談作者意圖的不可得性
2017/11/9 — 11:03
人們對於如何解讀文學或電影作品常會有爭議。例如,你可能覺得李商隱的《錦瑟》是在寫愛情,但有人覺得是在泛寫人生,也有人覺得是描寫音樂的詠...
分析美學的泰斗:門羅.比爾茲利 (Monroe C. Beardsley) 的一生傳奇
2017/10/6 — 11:15
時間是 1958 年,分析哲學在各個子領域發展迅速,唯獨在美學這塊積弱不振,遭到許多分析哲學家的蔑視。就在許多人認為美學是哲學這個大家...
意圖謬誤:「作者已死」的另一種宣告
2017/8/8 — 10:30
1946 年,一篇名為〈意圖謬誤 (The Intentional Fallacy) 〉的期刊論文引起軒然大波,作者是兩名美國學者:文...
分析詮釋學初探(上):作者已死?
2017/6/5 — 10:58
詮釋像偵探解謎 詮釋學 (hermeneutics) 是許多哲學家眼中最難駕馭的藝術哲學或文學課題,已困擾哲學界數千年之久(古希臘的斯...
【傾聽音樂】如何欣賞宗教藝術-以音樂為例
2017/4/26 — 11:40
宗教藝術 (religious art) 是人類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宗教音樂通常在宗教儀式上使用;就算沒有宗教信仰的人在許多不同的場合...
簡明分析美學史:你所不知道的分析美學
2017/3/7 — 13:32
(編按:承接上篇《為什麼讀美學》,本文將介紹分析美學的發展史。) 分析哲學 (analytic philosophy) 自二十世紀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