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選 2010 年代最佳中港台唱片
2019/12/4 — 13:25
進入2010年代,人們都很少會再用iPod來聽歌,這是一個「直播」的年代,抖音在大陸風行,《學貓叫》是這個年代的《老鼠愛大米》。在「主...
《藏著並不等於遺忘》:魏如萱的溫婉並不等於沉悶
2019/12/2 — 12:39
生了小孩的魏如萱在她的音樂上也表現得更加溫和、更加「慈祥」,新專輯《藏著並不等於遺忘》,跟她的前幾張作品就有著明顯的不同,雖然它間中也...
陳昇《七天》:「和理非」下的強烈情感流動
2019/11/12 — 10:10
在2017年陳昇所推出的錄音室專輯《歸鄉》之中,已經盡量去減少使用敲擊樂器(只於標題曲等歌中墊著輕輕的手鼓),可怎知道他的新專輯《七天...
陳珊妮的《Juvenile A》與香港當下的 connected
2019/10/28 — 11:52
有著對當下社會的憂慮,也嘗試作出慰解,陳珊妮的《Juvenile A》延續了她在專輯《低調人生》中的人文關懷,更像是其從兩年前(或更早...
經典回顧:25年後再看《Pulp Fiction》
2019/10/14 — 11:16
《危險人物》(Pulp Fiction, 1994)是90年代最有影響力的電影之一,單單是它在時間線上的巧妙「玩法」和環形結構,就啟發...
Lana Del Rey 來到,要光復這流行音樂「墮落」的時代
2019/9/24 — 10:38
本身喜歡夏天、被樂迷認為是Summer代名詞的Lana Del Rey,從奔向「喪葬」之路的Chamber Pop或慵懶流行《Vide...
勇武之外,「和理非」的潛能,以及林鄭的矛盾轉移大法
2019/9/9 — 10:22
林鄭宣佈撤回修訂《逃犯條例》,而在她宣佈「撤回」的前幾天,從8.30的大拘捕行動、8.31警方瘋狂鎮壓與於太子站無差別攻擊市民的恐怖行...
「反送中」運動的新階段與「共和主義」在香港的開枝散葉
2019/8/11 — 10:26
「反送中」運動進入另一個階段,於8.5的全港大罷工和在不同區域同時發生的大型衝突之後,港澳辦於8.6又再一次地針對香港問題,召開了記者...
當林鄭政府也變為「焦土派」
2019/7/26 — 10:25
從白衣狂徒肆無忌憚地打人、並不擔心警察到來而沒有採取快閃行動,且警方非常消極地應對多位市民的報警求助,以及之後被人拍攝到八鄉指揮官李漢...
專輯回顧:蔡依林《呸》中的「不一樣」與「都一樣」
2019/7/15 — 18:53
《舞孃》後的蔡依林,竟然「越飛越低」,到2009年的《花蝴蝶》,可謂是她出道以來最爛的專輯之一;然而2010年的《Myself》,Jo...
金曲30:蔡依林Ugly的一面,令她更能如玫瑰美麗盛開
2019/6/24 — 10:00
「卸下睫毛膏」、「脫掉高跟鞋」、「停下歌聲和舞蹈」,一度曾不敢看鏡子的蔡依林,在前幾年的歌曲《我》之中,已經敢面對真正的自己、接受她那...
所謂的「公義」重要,還是社會的大局重要?
2019/6/14 — 10:02
有太多人已經解釋過,縱然香港的修訂《逃犯條例》所適於引渡的罪行,不涉及集會、新聞、言論、學術或出版等範疇(即表面上仍保障大家現時所享有...
《如何欣賞電影》 — 打開後不想合上的電影書籍
2019/6/10 — 18:56
《華盛頓郵報》首席影評人Ann Hornaday,她近年所寫的一本著作——《Talking Pictures: How to Wa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