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札記──《後宮‧甄嬛傳》
2016/1/15 — 12:38
一齣越劇《甄嬛》,挑起了翻閱原著小說《後宮‧甄嬛傳》的好奇心。於是花了兩星期左右,斷續把七大冊、近百萬字的原著讀完。 果然不出所料,原...
粵劇新秀演出系列之重看《夢斷香銷四十年》
2016/1/13 — 12:57
事隔一年餘,再看《夢斷香銷四十年》,除了陪老友外,也是為了好奇,想知道由不同演員擔綱,詮釋人物方面有沒有差異,能否營造不一樣的感受。 ...
粵劇新秀演出系列之《香羅塚》
2016/1/11 — 12:30
常說戲曲重抒情而輕敘事,注重刻劃人物多於敷陳劇情,但凡事也有例外。在香港,粵劇一直不乏故事曲折離奇或詼諧熱鬧的劇目,而且很受歡迎。於一...
讀書札記(四)孟元老《東京夢華錄》
2015/12/31 — 12:28
當年中史課本總是說兩宋「積弱」,比不上號稱「盛世」的兩漢與李唐。後來多讀幾本書、看過《清明上河圖》等珍貴文物之後,才省悟那真是天大的冤...
讀書札記(三)陳亞先《戲曲編劇淺談》
2015/12/29 — 16:06
觀眾看戲,無論是話劇、電影、劇集或戲曲,注意力大多集中在演員身上,評頭品足不在話下。至於情節是否引人入勝、布局是否緊湊合理、人物形象是...
讀書札記(二)Theatre Criticism - Irving Wardle
2015/12/25 — 13:34
看完戲意猶未盡,寫下一點觀後感,已是唸書時養成的習慣。只是一直沒把這件事當成正經功課,因此寫得散淡隨意,也不懂忌諱、避嫌。直至blog...
讀書札記(一) Ways of Seeing - John Berger
2015/12/19 — 18:37
不知為何,今年倒霉之極,工作和生活上都遇到不少困難,使人疲於奔命,因此戲少看了,寫作也拋疏了,唯有讀書從未間斷。不管是消閒小說,抑或古...
笑問客從何處來──看罷《山河故人》
2015/12/13 — 12:33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見面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 ...
【世界文化藝術節】輕描淡寫的悲情──看罷《雙飛翼》
2015/12/11 — 12:35
今年「世界文化藝術節」,請來「上海越劇院」搬演新編劇目《甄嬛》上、下本及《雙飛翼》、傳統名劇《梁山伯與祝英臺》,以及多場折子戲,作為閉...
粵劇新秀演出系列之《平貴別窯》
2015/11/20 — 14:51
著名史學家嚴耕望先生在〈治史經驗談〉提到:「後人評議史事,對於古代史事所發揮的意見,固然可以存而不論,但若作史料的記述,就須絕對避免自...
粵劇新秀演出系列之《朱弁回朝》
2015/11/18 — 12:39
千百年來,小說、戲文都是普羅百姓的主要娛樂,說書人和戲班走遍大城小鎮及荒村野店,可謂無遠弗屆,影響力比正規教育深遠得多。古代教育並不普...
粵劇新秀演出系列之再看《胭脂巷口故人來》
2015/10/20 — 12:05
有道是「境隨心生」,心境不同了,對眼前事物的感受也隨之改變。時隔三年,重看《胭脂巷口故人來》,感受竟是煥然一新,頗出意料之外。 平心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