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波逝後首個清明節 生前好友發「空櫈」帖悼念 民運信息中心:劉霞仍未准出國
立場報道2018/4/6 — 14:55
圖片來源:晓波助澜会 twitter
本周四(5日)為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去世後首個清明節,生前好友組成的「曉波助瀾會」在Twitter發帖文悼念。
帖中一幅照片,是在沙灘上畫下線條簡單的「空櫈」,內文說:「既然無法到你墳前致祭,那就讓所有海岸,成為悼念你的埸所。」
「空櫈」喻意劉曉波獲諾貝爾獎時在獄中無法出席頒獎禮,大會在典禮台上為他放上一張「空櫈」,自此成為支持和紀念劉曉波的象徵。
著名維權律師、六四廣場絕食者之一的浦志強發帖,指自己在清明節回老家上墳時,想起已過世、他青年時的偶像,「而今已融入大海的先賢」的劉曉波。
四月五号清明节,回老家给先人上了坟。回到家中,想起过世九个月的刘晓波,我青年时代的偶像,而今已融入大海的先贤。唐山环渤海,但滦县不临海,我只是相信,弟兄们心思到了,晓波就能感知到。既然,青山已如此猥琐,晓波魂归大海,让念他的同道,鞠起一捧海水,立即就见到了。这宿命,倒也不错。 pic.twitter.com/NglsFagqva
— 浦志强 (@puzhiqiang) April 5, 2018
「唐山環渤海,但灤縣不臨海,我只是相信,弟兄們心思到了,曉波就能感知到。既然,青山已如此猥瑣,曉波魂歸大海,讓念他的同道,鞠起一捧海水,立即就見到了。這宿命,倒也不錯。」他說。
在「曉波助瀾會」Twitter頁上,有網民貼上黑夜中的大海,指在海邊聽著法國印象派音樂大師德布西《大海》一曲,遙祭劉曉波,讀了一遍自己寫的挽聯:「當時萬里歸來,挺身赴難,世間事知其不可而為,致有虛席留絕北;此後十年轉去,揚灰入海,天下水皆乃遙祭之處,恨未叩門早識君。先生其萎,志業長存,吾儕自當努力,越是處於黑暗之中,越是要尋找光明。」。
Matthew Lee:晓波走后第一个清明节,到海边遥祭,听德彪西《大海》,读了一遍他走时我写的挽联:
— 晓波助澜会 (@xiaowaves) April 6, 2018
当时万里归来,挺身赴难,世间事知其不可而为,致有虚席留绝北;
此后十年转去,扬灰入海,天下水皆乃遥祭之处,恨未叩门早识君。
先生其萎,志业长存,吾侪自当努力,越是处于黑暗之中,越是要寻找光明 pic.twitter.com/MWXm7kRj7r
另外又有支持者發帖文,拿著寫上「反對獨裁、反對偽憲法」及悼念劉曉波與其他異見人士的紙張,自拍悼念。
再来一张。 pic.twitter.com/941Y0768LY
— 杨光汉 (@yangguanghan) April 5, 2018
劉霞:仍未取回骨灰盒
在中國人權民運信息中心專頁,創辦人盧四清撰文指,周四下午曾與劉霞通電話約20分鐘。他引述劉霞說,今天在家中拜祭劉曉波,仍未獲得劉曉波的骨灰盒,屋外有人監視,當局仍未批准她出國。
他問及家中拜祭怎樣佈置,「是不是擺放劉曉波的畫像,曉波喜歡的書,曉波喜歡的食物」,劉霞就說「嗯」。劉霞说,父母的墓都在八寶山,但由於當日那邊特别塞車,故未能去為父母掃墓。
去年十月底十九大召開前後,為劉曉波逝世100日,多名維權人士被捕、被限制自由和「被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