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頭戲〉之我要走我的路
香港歌詞研究小組2015/10/25 — 14:39
【文:陳瀅】
填詞:周博賢似有無窮的中間分站未經過
哪天方可到終站
每個站停低必需等侯呆著坐
似火焦急得呼喊現在徒步遠去
從車廂出走撤退
或繼續鑽進去
沿路過每站變偉大壯舉寧願去忍耐,極害怕踏原地
沉住氣忍耐,步驟看做歷奇
每一站尋找趣味
路上風光百態錄進筆記遙望門窗外,盡是翠綠田地
回望客艙內,全部是新的知己
箇中歷見精采得像套
超級重頭戲
情節了不起小插水,是程序
會過去
樂意面對,任性地追
都總好過隱退深居每一站存積見地
路上風光百態盡收日記遙望列車外,望著季候鳥飛
車內,彌漫著體溫蒸汽
箇中歷見精采得像套
超級重頭戲
情節了不起一個站過了,下個又起
起初以為〈重頭戲〉是一首地鐵的廣告歌,但仔細看,填詞人是周博賢,總相信他是不落俗套的,經搜尋過後,發現〈重頭戲〉所寫的原來是 goldEN 二子的追夢心聲﹝1﹞,但亦道出了大家的故事。
〈重頭戲〉一曲收綠於 goldEN 2012 年的專輯《足金金猴》中,繼早前研習過周博賢另一作品〈粵語殘片〉後,對比之下,〈重頭戲〉詞風迥異,若把兩曲相連著播放,可以使人從浸醉於〈粵語殘片〉的回憶裏,那種淡淡然的哀傷中,帶回〈重頭戲〉裏,重拾生活的動力,獲得對未來的一絲絲展望。
「似有無窮的中間分站未經過
哪天方可到終站
每個站停低必需等侯呆著坐
似火焦急得呼喊」
歌詞起首把人生的過程比喻作乘車,但乘車的過程中不能免卻入站、離站、入站、離站的時間,使終點變得遙遙無期,但每個追夢者卻不能反抗,只可內心焦急地接受這個現實,詞人把日常生活中,人們每天都要面對的乘車賦予了一個比較負面的意義,認為這個彷彿已成習慣的乘車過程,反而成了追夢者的束縛。
「現在徒步遠去
從車廂出走撤退
或繼續鑽進去
沿路過每站變偉大壯舉」
第二段詞人為營營役役的生活提供了轉變的方法,一是離開「車廂」,放棄墨守繩規,靠自己走出一片新天地;或是留在「車廂」,尋找屬於自己的位置,再好好加以發揮。其實兩者本質無異,詞人都是寄望追夢者可以打破現有的框架,而現實中,框架除了外在的,在每個人心裏,其實也框了一個。
「寧願去忍耐,極害怕踏原地
沉住氣忍耐,步驟看做歷奇
每一站尋找趣味
路上風光百態錄進筆記
遙望門窗外,盡是翠綠田地
回望客艙內,全部是新的知己
箇中歷見精采得像套
超級重頭戲
情節了不起」
第三節詞人表態了自己的選擇,或是 goldEN 二子的態度,就是選擇了在粵語樂壇的「車廂」中繼續打拼。相信這過程是難熬的,要扭轉被商品文化充斥的樂壇,唯有真正對此有熱誠的人才得以堅持下去,否則一般人早早已放棄,選擇隨波逐流罷了,然而,這些棄夢者卻失去了在追夢的過程中,誤打誤撞、跌跌碰碰所意外遇見的美好風光。只要心態改變了,一切便會隨之變得不同。
「小插水,是程序
會過去
樂意面對,任性地追
都總好過隱退深居」
在追夢的過程中,往往會遇到挫節,詞人用了甚具本港色彩的「插水」一詞,加上歌曲名稱〈重頭戲〉,相當有時代感,保留了現今香港所使用的文字特色,展現本土文化;而對於港人來說,亦更為親切,其打氣鼓舞的作用亦更為強烈。而挫節是追夢的必經階段,追夢者應正面地面對,而不應節節敗退,當中,滲了少許儒家積極入世的態度。
「每一站存積見地
路上風光百態盡收日記
遙望列車外,望著季候鳥飛
車內,彌漫著體溫蒸汽
箇中歷見精采得像套
超級重頭戲
情節了不起」
到了結尾部分,詞人重申了自己的立場,回望過去自己一步步走來,他相信自己所做的一切並沒有白費。而「季候鳥」有一種短站停留的意象,相信是指那些堅持不了的棄夢者甘願背棄了自己的夢想,然而,留下來的人熱情得足以沸騰,他們才是那些真正有熱忱的追夢人,而令他們能夠走到今天的,正正是過往經歷過的種種挫節、種種難關,而這些人生必經的情節,才構成了今天尋於他們的「超級重頭戲」。
「一個站過了,下個又起」
相信大部分人也有不順暢之時,「站」好比一個「樽頸位」,只要捱過了,曙光便會再次出現,〈重頭戲〉除了寫出了 goldEN 二子的心聲,相信也是我以及大家的寫照。在學習中文的路途上,得到了不少挫敗感,從過往寫數字寫方程到現在投入到寫文字上,是我人生的一大轉變,但就像〈重頭戲〉一樣,我的選擇亦如是,既然走進了中文的圈子,何不繼續鑽進去,拋掉那些不必要的自怨自艾呢?我相信,只有堅持,夢想才有機會實現,我要走我的路。
周博賢是眾所周知的「樂壇長毛」,學生在此選擇政治意味稍淡的兩首,盼解讀出「樂壇長毛」以外的周博賢。
--
註:
﹝1﹞ 轉自KK BOX HONG KONG,〈http://www.kkbox.com/hk/tc/album/U.O51YxMs2BJ0C0F1H0O0091-index.html#album-descrip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