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威斯康星及密芝根州,拜登票數直線上升是否可疑?
事實查核實驗室 Factcheck Lab2020/11/10 — 20:11
事實查核實驗室製圖
摘要
- 社交媒體流傳威斯康星及密芝根兩州的得票走勢圖中,拜登的得票均出現「直線上升」的現象。
- 兩張圖表均出自網站《FiveThirtyEight》。
- 翻查相關報導、相應地區的選舉結果及上屆結果,拜登在兩個大城市均大勝特朗普,圖表升幅大致合乎比例。
- 若引用這兩張圖表質疑美國大選有舞弊嫌疑,屬誤導內容。
背景
2020 年美國大選選情激烈,由於今次選舉有大量預早投票及郵寄選票,各州開始點算這些選票的時間不一,而且郵寄選票的民主黨選民較多,選前已有預測指部分州份的點票結果會出現「初期共和黨領先,後來民主黨追上」的情況(亦有部分相反)。[1,2]
而在威斯康星(Wisconsin)、密芝根(Michigan)等關鍵州份中,民主黨候選人拜登(Joe Biden)於點票初期落後,到中後段反超前對手特朗普(Donald Trump),多家傳媒推算拜登勝出兩州選舉。[3-6]
在一些顯示票數即時走勢的圖表中,拜登得票出現「直線上升」的現象,引起質疑。
威斯康星州得票圖表
其中一張在社交網絡上獲大量分享的圖表,是以下這張威斯康星州於美國東部時間(下同)11 月 4 日上午 6 時 23 分的點票結果圖︰
圖 1︰FiveThirtyEight製作的威斯康星州得票走勢圖。
多名分享圖片者指圖 1 中拜登得票「直線上升」可疑。[7-9] 圖表的兩條曲線更被用於多張諷刺圖片上︰[10-12]
(左起)圖 2︰Facebook 專頁「腦開」圖片、圖 3︰Instagram帳戶「stand.for.hk」圖片、圖 4︰Instagram 帳戶「vawongsir」圖片。
圖 1 下方顯示圖片來源為使用統計分析協助報導的網站《FiveThirtyEight》,翻查《FiveThirtyEight》的 Twitter 帳戶,的確曾經發佈這張圖片。[13] 此外,《FiveThirtyEight》的美國大選即時更新網頁上亦可找到同一圖表(而且較高像素),該網高級科學編輯卻芙(Maggie Koerth)指威斯康星州最大城市密爾沃基(Milwaukee)的提前投票結果令原本落後的拜登反超前,但兩人得票仍非常接近。[14]
在約半小時後,卻芙回應對圖 1 的質疑,解釋密爾沃基市公佈提早投票結果,把 17 萬張選票的數字加上圖表,引致看似奇怪的直線上升 [15],並提供當地媒體報導作證據。[16] 翻查當局數據,密爾沃基市收回的缺席選票(absentee vote)有 169,519 張 [17],而當地電視台《WTMJ-TV》的報導則指特朗普取得當中 23,642 票(佔 14%),拜登取得 143,124 票(佔 84%),拜登得票為特朗普的 6 倍左右。[18]
若放大《FiveThirtyEight》的較高解像版本圖表(圖 1),可發現藍線畫在前面,而且有灰色邊框,以致在「直線上升」一段藍線遮蓋了大部分紅線,然而仍能看到紅線邊緣,可見在此處特朗普得票仍有增長。由於不少網民分享解像度較低的版本,或會造成「拜登得票直線上升,特朗普得票沒有/輕微增加」的錯覺。
圖 5︰圖 1 局部。
雖然未能準確量度藍線「直線上升」時紅線的升幅,但透過放大檢視圖片可發現隨後紅線上升幅度約有 28 像素,而藍線升幅為 116 像素,相差約 4 倍(跟實際得票比例的差異,可能源於圖片未能清楚顯示紅線升幅)。另外,圖 1 的 Y 軸每一格代表 50 萬票,佔約 418 像素,即拜登「直線上升」部分佔大約 0.28 格,而按實際比例(143,124 : 500,000)則佔約 0.29 格。
換言之,圖 1 大致按比例反映實際得票情況。
此外,根據密爾沃基官方提供的臨時結果,拜登取得 317,251 票,得票率為 69.13%;特朗普取得 134,355 票,得票率為 29.28%。[19] 與之相比,2016 年美國總統大選中,民主黨候選人希拉里(Hillary Clinton)取得 288,797 票,得票率為 66.25%;特朗普取得 125,846 票,得票率為 28.87%。[20] 可見兩黨得票率均有增加,而民主黨增幅稍高一點,整體而言在密爾沃基民主黨大幅領先的形勢未有變化。
密芝根州得票圖表
除圖 1 外,不少網民同時分享密芝根州的得票走勢圖︰[21]
圖 6︰布朗拿 Twitter 圖片。
圖 6 標題字型跟圖 1 稍有不同,而且下方未有顯示資料來源,經搜尋可發現圖片來自《FiveThirtyEight》編輯布朗拿(Laura Bronner)的 Twitter 帖文 [22],而且在《FiveThirtyEight》大選即時更新網頁上,該網選舉分析員史加利(Geoffrey Skelley)於 11 月 4 日 8 時 27 分的報導亦附上一張密芝根州結果走勢圖,同樣出現圖 6 拜登選票「直線上升」的現象。[23]
圖 7︰FiveThirtyEight 製作的密芝根州得票走勢圖。
當時史加利指出,拜登在該州最大城市底特律(Detroit)所屬的韋恩縣(Wayne County)以 67% 比 32% 的得票率領先,而且只開了預計票數的 64%,認為拜登仍有頗大機會於該州勝出。[24]
當日早上 6 時 57 分,史加利報導韋思縣公佈約 15 萬票的結果,而這些選票壓倒性屬於民主黨,令特朗普在密芝根州的領先幅度由稍高於 4 個百分點跌至約 1.3 個百分點。[25] 當日早上 7 時,《CNN》亦有報導密芝根州兩人得票差距收窄,由原先約 21 萬 2 千票減至 6 萬 4 千票,報導影片也顯示兩人得票差距為 1.3%,跟史加利報導的得票結果相同。[26]
放大圖 7 量度,紅線增長幅度為 7 個像素,藍線增長幅度為 77 個像素,圖 7 的 Y 軸每格增長為 100 萬票,佔 530 像素,以此幅度粗略推算,拜登「直線上升」時段增加約 14 萬 5 千票,特朗普則增加約 1 萬 3 千票。由於圖表不夠精細,此推算應有頗大誤差,但大致合符報導提及的比例。
《FiveThirtyEight》及《CNN》報導均只提到選票來自韋恩縣,未有提及實際地區。然而參考底特律的臨時結果,拜登在該處取得 233,908 票,佔 94.04%;特朗普則只取得 12,654 票,佔 5.09%。[27] 而在 2016 年的時候,希拉里在該市取得 234,871 票,佔 94.95%;特朗普則取得 7,682 票,佔 3.11%。[28] 換言之,拜登得票率比希拉里低,特朗普得票率反而上升。
由此可見,兩人在底特律的得票差距極大,假如開出的選票來自該市,拜登得票在圖 7 直線上升並不令人意外。
最後,布朗拿在 Twitter 發內的另一張圖表顯示,愛荷華(Iowa)、堪薩斯(Kansas)、蒙大拿(Montana)及俄亥俄(Ohio)四州的得票走勢圖中,特朗普及拜登均有票數直線上升的現象。[29] 而且特朗普在堪薩斯及蒙大拿州明顯領先 [30],這兩個地方完全沒有舞弊的必要,足以說明在開票時某位候選人的得票直線上升的現象,本身不足以推論有舞弊嫌疑。
圖 8︰布朗拿在 Twitter 發表的愛荷華(IA)、堪薩斯(KS)、蒙大拿(MT)及俄亥俄(OH)得票走勢圖。
拜登在密芝根州突然增加 13.8 萬張選票?
網絡亦流傳另一個跟密芝根州相關的流言,以下圖指拜登選票突然增加了 13 萬 8 千(亦有說是 12 萬 8 千)張選票,而其他候選人並無任何新增得票。這個流言源自選舉結果報導網站《Decision Desk HQ》的職員犯錯,與上述圖表無關。
圖 9︰網絡流傳聲稱拜登票數增加 13 萬 8 千票、其他候選人得票未有增長的圖片。
事實查核機構《Snopes.com》以及《路透社》(Reuters)和《BBC》均已指出圖 9 源自人為錯誤,而非舞弊證據。[31-33]
圖 9 的美國大選結果地圖來自《Decision Desk HQ》網頁,該網站在 Twitter 發文解釋有職員輸入數據時,誤把拜登所得的票數在最後加多了一個「0」,以致票數增長由 15,371 票變成 153,710 票,即增加了 138,339 票 — 跟圖 9 拜登的票數增長(2,130,695−1,992,356)以及圖中方框最下方的已點算票數差距(4,400,217-4,261,878)相同。帖文又指已立即更正數據。[34]
流言源頭相信是德州(Texas)特拉维斯縣(Travis County)共和黨分部主席麥高維克(Matt Mackowiak)的一則 Twitter 帖文,該帖文有超過兩萬次轉發,特朗普亦有轉發。[35][36] 麥高維克隨後在 Twitter 指已了解有關結果源於輸入錯誤,所以刪除了原來的帖文。他的原帖指拜登獲得了全數超過 12 萬 8 千張選票,但其圖片顯示數字跟圖 8 相同,相信是計算或輸入錯誤所致。[37] 因此網絡流傳拜登得票突然增加 12 萬 8 千或 13 萬 8 千票,均為同一流言。
結論
在威斯康星及密芝根兩州,開票時均出現拜登得票一度直線上升的現象,然而對比相關報導、相應地區的選舉結果以及上屆結果,拜登在密爾沃基市及底特律市得票大勝特朗普,圖表中的上升幅度大致合乎比例。如果以這兩張圖表質疑美國總統選舉出現舞弊,屬錯誤推論。
至於另一張選舉結果地圖顯示點票期間拜登突然增加逾 13 萬 8 千張選票,而且其他候選人得票完全沒有增長,則源自提供資料的網站職員輸入數據時犯錯,錯誤亦已經更正。
附錄
由於《FiveThirtyEight》的大選即時更新網頁有大量報導,讀者須各下拉一段時間才可讀到較早前的報導,以下為本文所提及的報導截圖,以便讀者查閱。
資料來源
- Why Pennsylvania’s Vote Count Could Change After Election Night (FiveThirtyEight)
- The red and blue mirages we could see on election night, briefly explained (Vox)
- Biden wins Michigan, Wisconsin, now on brink of White House (AP News)
- Biden projected to win Wisconsin and Michigan (CBS News)
- Joe Biden wins key battleground of Michigan, Fox News decision desk predicts (Fox News)
- Decision Desk HQ Election Results
- Facebook群組「川普和美國政治論壇 Trump & American Politics Forum 川普」帖文
- Facebook專頁「敗傲籮即高 嘥仁時 (Bio Sciences)」帖文
- 「Elmer Yuen袁弓夷 袁爸爸」Twitter帖文
- Facebook專頁「腦開」圖片
- Instagram帳戶「stand.for.hk」圖片
- Instagram帳戶「vawongsir」圖片
- FiveThirtyEight Twitter帖文
- 2020 Election: Live Results And Coverage (FiveThirtyEight),由於網頁不斷累積更多報導,讀者可於網絡時光機(Wayback Machine)較早前的備份網頁尋找,亦可參考附錄。
- 見[14]
- Biden declared winner in Wisconsin with 20,000 vote margin; Trump campaign vows request for recount (Milwaukee Journal Sentinel)
- 11-3-20 General and Presidential Election - Unofficial Results (Milwaukee County)
- No, Joe Biden did not get 100 percent of all Milwaukee absentee ballots (WTMJ-TV)
- 見[17]
- 2016 Election Results (Milwaukee County)
- 見[7-9]
- Laura Bronner Twitter帖文
- 見[14]
- 見[14]
- 見[14]
- Here's why we're seeing a narrowing of the vote in Michigan right now (CNN)
- Election Results (City of Detroit)
- November 8 2016 - Official General Election Results (City of Detroit)
- Laura Bronner Twitter帖文
- 2020 Election Forecast (FiveThirtyEight)
- RUMOR ALERT: Biden Did Not Receive 100% of 128K New Votes in Michigan (Snopes)
- Fact check: Biden vote spikes and county recount do not prove Democrats are trying to steal the election in Michigan and Wisconsin (Reuters)
- US election 2020: Five viral vote claims fact-checked (BBC)
- Decision Desk HQ Twitter帖文
- US election 2020: Five viral vote claims fact-checked (BBC)
- 特朗普亦有轉發另一則帖文,該帖文附上麥高維克原帖連結(麥高維克已刪除帖文,備份見此)。
- Matt Mackowiak Twitter帖文
撰寫︰鄭家榆(執行編輯)
複核︰區家麟(編審成員)
校正︰林藹雲(編審成員)
本文出自事實查核實驗室(Factcheck Lab),轉載前請先參考其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