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六,世界有45家傳媒搞了第三屆 Impact Journalism Day
一蚊健2015/6/28 — 16:49
新加坡海峽時報,在今年6月20日有專疊報導Impact Journalism Day。
每天,我們看報,看社交媒體,總會有幾篇新發明和新計劃的報導,希望解決社會問題。近期印象深刻的,有Google的Project Loon,民眾可以透過特製熱氣球接通互聯網,以及香港教育學院學者研究光催化劑,快速降解塑膠廢料。
然後,有更多新聞蓋過了這些報導(例如大陸股市大瀉,或者美國最高法院判決同性婚姻合法化 :P)。
Report │Change │Together
如果把這些報導集合起來,同日一次過發放,而且在不同地方出現呢?影響力會大一點。
今年6月20日,全球45家媒體,舉辦第三屆Impact Journalism Day,目的是透過報導,為世界帶來希望和改變。新聞,除了包含問題,還有答案。
I am in...
Posted by Saiful Islam Tanvir on Saturday, June 20, 2015
在發布當天,Impact Journalism Day的面書專頁,呼籲讀者上傳手持當地報章的自拍照。圖為一印度讀者的照片。
運動由法國Spark News牽頭,伙伴媒體有美國USA Today、肯雅Daily Nation、Huffington Post、泰國The Nation,還有中國日報、朝日新聞、台灣英文中國郵報、及新加坡海峽時報等。每年它們會挑選一系列計劃,然後在同一天刊登。
該報編輯說,去年登了該國社會企業創立Mothers of Light,提供廉宜太陽能燈給印尼鄉村婦女,之後社企收到不少報章讀者贊助。
我立時想到,有沒有計劃,可以增加安全水源。翻開報紙,找到三個。
用粉末儲水,需要時用
今年5月,美國德州下暴雨。如果有大型容器承載雨水,並運送到乾旱的加州,那就「一家便宜兩家著」,既舒緩水災,又解決旱情,應付極端天氣。我可能想太多,運送過程大費周章,而且花費高昂。
墨西哥科學家Sergio Jesus Rico Velasco有更好的方法。他想出用固態的水Watersilos來灌溉植物。
該片段示範丙烯酸鉀粉末如何把水由液體變成凝膠。
只要把20克丙烯酸鉀(potassium acrylate)粉末混入一公升水,粉末會成為凝膠狀,用的時候,把固態水灑在泥土,之後就可播種。隨後粉末會還原,重覆使用。
產品聲稱粉末可以存的水份,達到300至500倍其重量,而且可以用十年。每磅售價24美金。
我要乾淨水
在落後地方,或者天災過後,水會被污染,有人會用淨水丸解決。新加坡國立大學4位學生,創辦社會企業WateROAM,設計手提淨水系統,在缺乏乾淨水的地方就大派用場。原理是用陶瓷膠薄膜(ceramic membrane)過濾污水。輕便版本售27美元,每小時可過濾6至10公升。
這條片段示範如何設置過濾系統。整個設備,摺疊起來,只是一個行李箱大小。
該產品去年開始,在印度、柬埔寨、馬來西亞,以至月前尼泊爾地震使用。他們正研究過濾砒霜的系統。
WateROAM創辦人自我介紹影片。
一頭霧水之好處
第三個介紹,是霧裡尋水,較正確的名稱是fog harvesting。位於北非摩洛哥的西南山脈Anti-Atlas Mountains,一直缺乏自來水供應設施,一個簡稱DSH的組織,結合加拿大的慈善組織Fog Quest,研發收集霧水和分配食水系統。這要感謝山脈多霧的氣候。
同類計劃早在南美洲智利運作。
今年計劃正式運作,有92個家庭,400人從此有自來水。居住該處的鄉村婦女,可望不用每天花4小時擔水,可以有更多時間上學。下面片段是計劃初期部份。
她們還學會用手提電話匯報整個計劃落實時的難題,例如強風、地勢險要。
還有,還有很多……
還有數不盡的好主意。例如用米田共及剩食提供燃料給巴士,3D打印義肢,健視iPhone用戶告知視障用戶周遭事情,以及……
……太陽能充電書包,方便落後地方學童步行回家。
我的意念
如果有機會,我會設計甚麼改變世界?我會研究給戶外工人穿著的降溫衣服。大熱天時,戶外工作真的很辛苦。「要命」兩個字,不是誇張。
其實,香港兩年前也引入了冷凍衣(不過是衣服內藏風扇及凍包)。倒不見工友廣泛穿著。是否有點問題?美國有公司發明吸熱背心。不要緊,我會發明可以生物降解的吸熱背心。
原刊於作者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