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螺洞油菜花田及反思
Matthew Chin2016/2/20 — 11:31
沙螺洞的生態
沙螺洞區內廢置的稻田原本變成淡水濕地,為螢火蟲、蜻蜓及兩棲動物的主要居所。
根據香港昆蟲學會會長饒戈的《香港螢火蟲》一書〔ISBN 978-988-17797-8-6 2012 版 p.91〕記載,沙螺洞曾有五種已知螢火蟲:寬緣窗螢、窗螢、黃頭脈翅螢、穹宇螢和邊褐端黑螢,而邊褐端黑螢數量高峰期每公頃面積高達百隻,現在相信已難復舊觀。
《香港螢火蟲》p.63 邊褐端黑螢資料及夜空飛舞軌跡
至於蜻蜓,根據漁農署資料,在香港已記錄的 116 種蜻蜓當中,超過 70 個品種可以在沙螺洞找到,是香港記錄得最多蜻蜓品種的地點,當中包括斑藍小蜻及扭尾曦春蜓等具高保育價值的物種。而區內的河溪亦發現兩棲類動物,蛙類,香港瘰螈及以香港命名的鬥魚,所以這區是具特殊科學價值 (Site of Special Scientific Interest) 的保育地區(1997/1/16 劃定),生態價值全港排名第二。
交通:沙螺洞可由鶴藪水塘或鳳園步行前往,或於太和站乘的士。
後記
據悉田主表示希望油菜花田能獲取遊客簽名,令村民可以向政府爭取土地發展。但村民可謂没遠見不識寶,做成今次的「先破壞,後發展」局面,着實非常可惜。大自然孕育寶貴生態,在香港法例之漏洞及人的利益下,便可看到人肆無忌憚的破壞行為。花海美麗的背後,有着無比複雜的故事,看官宜自行深思。
無了個橙,留番個桔?
配合環境,商機其實也無限,是人太短視,還是利字當頭呢?保育的空話,政府的角式有没有進步空間呢?做到雙贏而非雙輸,究竟欠缺了甚麼呢?
沙螺洞村的橫額,寫上「敬請投資開發沙螺洞花市場。誠意者,張記士多洽談」。
另外一幅橫額,寫上「合作發展沙螺洞旅游勝地,種植有機菜,休閑度假村」。
汚水的樹影
沙螺洞油菜花田
花海的背後....
其他網上相關文章及新聞:
看看以前(2013 年)沙螺洞的景緻,而鳳園旁的嵐山也未入伙。
最近沙螺洞的生態破壞新聞及香港現行法例之漏洞。
原刊於作者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