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幅對比相,讓你一目了然看見貝澳濕地的破壞
長春社2019/1/14 — 19:22
貝澳咸田新村以北的一幅濕地,我們親歷工人正在平整土地,把多支石柱圍封平整範圍(長春社 Facebook 圖片)
月初到南大嶼貝澳,對比一下,貝澳濕地有甚麼改變?應該是濕地上愈來愈多構築物、圍欄以及不知名的用途,不變的,是磚頭、馬桶、洗手盤等建築廢料,依然散落在濕地不同角落,這片屬於水牛的棲息地,未來還會屬於水牛的嗎?
鄰近大嶼山南區鄉事委員會辦事處外的濕地,泥頭上除了多了雜草,「泥頭山丘」幾乎原封不動
貝澳營地後的濕地,即使有樹,也蓋不住所有建築廢料
貝澳遊樂場對面的濕地,這裏多個馬桶同樣原封不動,你能見到多少個馬桶?
同樣鄰近貝澳遊樂場一幅被平整的濕地,現在已鋪好石屎,更被圍封,有如私人花園
貝澳沙灘後的一幅濕地,2017 年底有人堆放泥頭,其後更曾向城規會提出規劃申請,我們當年質疑有人「先破壞後發展」,今天這裏被圍起磚牆耕作
不厭其煩地又講一次,貝澳沒有發展審批地區圖(DPA Plan),《廢物處置條例》又容許地主申請填土,法例漏洞導致南大嶼的環境破壞「無王管」,貝澳濕地繼續被傾倒泥頭或出現更多土地平整工程。事實是歷史正在重演,位於貝澳咸田新村以北的一幅濕地,有工人正在平整土地,把多支石柱圍封平整範圍,工作期間工人更大聲嚇走雀鳥。
特首去年公佈的施政報告中,曾提及「我們亦會檢討相關法例及釐訂更有效措施管制於大嶼山的高生態價值地區進行填土、傾倒廢料及相關破壞環境的發展活動,以加強保護這些優美的自然環境」,這項環保團體多年的建議,如今終放到施政報告的當眼處,不過檢討法例的工作進度、涉及範疇等,政府仍未公開清楚交代,時間不等人,政府必須從速開展檢討工作,阻止環境破壞在貝澳濕地以至其他南大嶼貝生態價值地點蔓延。
#保育大嶼山 #唔只五幅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