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分析】媒體的環境因子:不是為了去 MeWe,是為了離開 FB
Terry 的媒體懶人堂2020/12/6 — 13:58
作者製圖
大埔 FB Group,坐擁十二萬人可以一夜消失。
於是群組成員大遷徒到 MeWe,這種恐懼和憤怒,超越了地區的限制。
來談談媒體研究。
教書時,第一課例必講:社交媒體不一定是線上的,現實中一樣可以有,只要有社交就是社交媒體。
而線上媒體,也有分硬件和軟件。硬件是功能,軟件是用戶質素和環境因素。
太學術的不講太多,直白說,MeWe 設計缺憾甚多,又無雙重認識,功能也不見得創新。
硬件上,如果 MeWe 這八年都未能成功突圍是合理的。近期大增三百萬人,是政治市,FB 和 Twitter 黑手到出面,萬人作嘔轉會,MeWe 坐享其成。
這個移民潮,是軟件。政治風暴,厭惡社媒強權的人拉隊走,都是環境和用戶因素,但這樣就夠了。
一點點削弱 FB 霸權的,也是 FB 自己。演算法不是萬惡的,但 FB 玩得太盡;審查是難免(MeWe 將來人多都會有),但 FB 真接做惡霸。
你問 IT 人,大家都講不出 MeWe 特別好。跟時序排、無廣告,都是大家需要的。但近來方異軍突起,是因為 FB 食相太差。
商業角度,MeWe未來的挑戰,必然是功能的改進。例如群組提示設計、安全性、專頁管理功能、App 和網站的連結等等。
但對於用戶,去 MeWe 很大原因是唔妥 Facebook。
玩社媒和移民潮是一樣的,強調相對價值。正如許智峯事件,會令大家下星期仆到去開離岸戶口。
不是其他外資有幾好,是香港變得太恐怖。
移民,都是迫出來的。
用戶數量短期內大幅度改變,多數因為軟件因素。例如8月黎智英先生被捕,壹傳媒大樓被搜,《蘋果》必然有更多人訂閱。
和內容的變化接近無關,是環境和心情使然。
如像兩年前,我跟黎智英先生講過:「不懂人性,就不懂網絡。」
有權用到盡,緣分也就早盡。上網如是,做人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