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6 - 22:53
【故事】電腦 14
網絡圖片
BaC 運算能力太弱。
Julius 在日誌如此寫道。
廣告
他首次設計出一套 BaC 無法運作的程式:「未來系統」。顧名思義,那是一組把所有數據巨細無遺地分析後,計算出「未來」的系統。
系統背後的邏輯是兩個字:因果。凡事皆有因有果。一個颱風的出現,可以源於一隻蝴蝶擺動翅膀;這隻蝴蝶擺動翅膀,又源於牠正飛往某根樹幹吸取樹液;這棵樹的誕生,又可以源於百年前某隻動物吃了種子排泄在該處。那隻動物曾經踐踏過的泥土,誰知道呢,現在還可能保有一鱗半爪的足印……
換句話說,只要能找出這一鱗半爪,能梳理出世間各種事物的因果關係,你就能計算,颱風於何時何地生成。
這套觀念並非 Julius 首創,很多科學家都曾經講過。可是話題總是以一笑置之作結:哪裡去找一套足以計算萬物因果的系統?
「未來系統」的複雜程度,令 BaC 負荷過大。由於過去從未考慮 BaC 超荷的可能性,故主體 T 的腦部細胞大量壞死,無法繼續運作。雖然主體依靠儀器仍可存活,但狀態已等同腦死亡,故拔除生命維持系統。
世界上首部 BaC 宣告消滅。
他如此紀錄。
比對過運作「未來系統」的硬件要求及 BaC 的運算能力後,可以得知要順暢執行估算未來的程式,需要最少七部與 BaC 同等級的超級電腦,以串連形式共同運作。
那一頁最末一行字是:
BaC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