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也要適量
傑醫師2017/4/22 — 9:00
via pexels.com
習慣叫人戒口,特別是奶茶、咖啡、朱古力、華田⋯⋯。有些患者很聽從醫囑,把這些戒掉,可惜他們改飲樽裝茶。
我問:可唔可以只飲水?
病人:我唔鐘意飲水,水咁淡⋯
我:但茶飲得多都唔好。
病人煩躁:茶都唔飲得,只係飲水,仲有咩人生樂趣。
我太離地,無法理解!
茶有其功用,但多服,亦有壞處,本草綱目中再三強調多服茶的壞處。
人有嗜茶成癖者,時時咀啜不止,久而傷營傷精,血不華色,黃瘁痿弱,抱病不悔,尤可嘆惋。獲益則功、歸茶力,貽患則不謂茶災。
《茶說》云:除煩去、膩,世故不可無茶,然暗中損人不少。
最後李時珍還用自己做例子,再重申一次。
時珍早年氣盛,每飲新茗必至數碗,輕汗發而肌骨清,頗覺痛快。中年胃氣稍損,飲之即覺爲害,不痞悶嘔惡,即腹冷洞泄。故備述諸說,以警同好焉。
現在城巿人,未至中年,脾胃已多有不佳,茶害更早出現。
無奈人類總要重複同樣的錯誤,稍聞益處,不理真偽,蜂擁而上,最後得不償失,例子隨處可見,盲搶鹽、黑蒜、花膠都是如此。
不宜冷飲
不同中藥,因應不同病症,有不同服法,如溫服、冷服(通脈四逆湯)、頓服⋯⋯正確服用可加強效果和避免問題。
茶就「飲之宜熱,冷則聚痰」,坊間的支裝茶,都是室溫,即冷服。不論是熟茶綠茶,久服都有傷胃生痰之患。
空腹飲茶亦傷
大抵飲茶宜熱、宜少,不飲尤佳,空腹最忌之。
這是常識,不詳解。
有些人很聰明會加其他東西入茶,以減傷胃的機會,如西茶加糖,少量的糖可養胃,但亦不應多服;加鹽,「空心飲茶入鹽,直入腎經,且冷脾胃,乃引賊入室也」,問題更大;奶茶之害應不用詳談。
以茶漱口 — 佳
食飯前要洗手,食飯後要漱口,這些小動作,不知有多少人會做?
惟飲食後濃茶漱口,既去煩膩,而脾胃不知,且苦能堅齒消蠹,深得飲茶之妙。
朋友之中,總有明燈。她/他心地好、熱情、有主見,通常有一技之長,但對其他事物的判斷就是欠準確度。
忘記自備溫水,又極口渴,只好去便利店買。正在打量飲甚麼時,無意聽到旁邊 OL 的偉論。燈神 OL :「我而家日日飲茶,可以減肥、袪水腫、抗氧化…,另外我會選無糖無防腐劑。」雄辯滔滔,用大量主流(未必正確)觀點支持自己,或許她再努力一點,就可以參選議員。
最後一眾 OL 都選買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