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跟大家講一個題目,叫做《世界失序,戰爭迫在眼前》, 今日可以算是續集,題目是《世界秩序的由來, 中共如何用笑裡藏刀之計顛覆世界秩序》。
18世紀之前沒有「世界秩序」
「世界秩序」這個觀念什麼時候開始?這個世界,直至18世紀之前 ,沒有所謂的「世界秩序」。
事實上,18世紀之前,歐洲大部份的戰爭, 是國王與國王或是國王與貴族之間為利益衝突而戰, 戰爭規模是有限的,由於國王的位置有血族承傳的規定, 國與國之間的爭戰很少去到要消滅別國並侵吞國土的情況。
中國的戰爭自秦朝統一中國之後, 大部分都是朝代更替和中原與草原、绿洲、高原各民族的爭霸。
後來西班牙與葡萄牙冒起成為海洋霸主, 之後有荷蘭和英國加入爭霸,以船堅炮利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 甚至利用海盜攻擊別國的商船,侵吞別人的貨品, 這方面仍然未成為海洋霸權的英國在伊利沙白一世領導之下做得最多 ,這個時候仍然未有所謂「世界秩序」,簡單來說,「叢林法則、 弱肉強食」就是硬道理。
VIDEO
英國工業革命、法國大革命帶來大轉變
來到18世紀,有兩件影響世界的大事件發生:一、 英國的工業革命和法國的政治革即所謂的法國大革命。
英國工業革命帶來經濟規模大幅擴大, 也促成第一個有實力重寫世界規則的全球霸主的誕生,那就是英國。 同時,工業革命也帶來了武器殺傷力的升級。
至於法國大革命, 這是第一次打破了歐洲國王與貴族對政治權力的壟斷, 平民執掌政權,拿破崙坐上法國皇位之後,大幅擴張軍力, 他的軍力再不是保護國土,而且擴張國土,拿破崙東征西討, 戰爭的目標成了推倒王朝和侵吞國土和人民, 因此戰爭規模大幅擴大。
歐洲各國人民受到法國大革命思潮的影響,紛紛起來革命, 威脅貴族皇朝。 在法國大革命的啓蒙之下和英國工業革命冒起了一群極具經濟影響力 的商人階級,人民開始爭取更大的政治力量, 歐洲多國正式進入憲政制度,用憲法規限皇權。 有關憲政的出現以至民主政制的確立, 希望他日有機會再跟大家分享。
但是當時這些革命者除了在反對國王這個事情上有共識, 在革命後應該建立什麼樣的秩序上,是沒有共識的。
結果就是革命者不僅僅在和國王死鬥,推翻國王之後, 革命者彼此之間也在互鬥。
這個時候的歐洲亂作一團,沒有什麼秩序可言, 美國躲在自己的美洲不理世事,而中國繼續做它的天朝。
德國用《格林童話》建立民族國家
法國大革命帶來了民族主義,她以一國之力對抗整個歐洲, 全歐洲不得不聯合起來七次,最終把法國、把拿破侖打倒。
這個時候,有另一個打起民族主義大旗的國家冒趕來,就是德國。 幾百個獨立的封建小邦國聯合起來,用《格林童話》 𥚃一個叫漢斯的人物,創造了一個叫做日耳曼民族,這個民族勤勞、 勇敢、純樸, 德意志就透過一個創造出來的民族故事成為了一個統合的民族國家。 有了民族國家,就有了民族優越性的論述, 於是就有了高舉民族主義具侵略性的戰爭。
拿破崙被列國打殘後,德國冒起,成了強國, 發動了第一次世界大戰,這場戰爭的主要戰場在歐洲, 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强的戰爭之一,約6,500萬人參 戰,約2,000萬人受傷,超過1,600萬人喪生(約900萬 士兵和700萬平民),造成嚴重的人口及經濟損失, 估計以當時的幣值計算損失約1,700億美元。
之後由德國在1939年至1945年再次以民族主義發動的第二次 世界大戰,將近有6900萬人因而死亡, 成了人類歷史上死傷人數最多的戰爭。
兩次世界大戰催生世界秩序
兩次大戰死傷枕藉, 主要的原因是工業革命令武器的殺傷力大幅升級, 另一個原因是政治改革加上民族主義的冒起, 令參戰的人數和涉及的國家大幅增加。
人們開始明白, 工業技術和政治觀念演化的速度超過了國際規則演化的速度, 過去的規則根本無法用來規範新的現實, 政客所習慣的各種國際政治的博弈邏輯紛紛失敗, 人類最終陷入可怕的戰爭。
到一戰末期,主要參戰國的軍隊裡都大規模地裝備了機槍。 戰場上完全就是屠殺,可是這種屠殺式的戰鬥已經與「勇氣」 無關了,人們也就難以在戰爭中獲得意義感,剩下的只是殺戮。
大家開始覺得,戰爭不是解決國際爭端的好辦法。於是就有了「 世界秩序」這個概念。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有所謂的「凡爾賽條約」,但是「 凡爾賽條約」的主要目的是懲罰及羞辱德國。 當時的美國總統威爾遜(Thomas Woodrow Wilson)提出「國際聯盟」這個倡議,別的國家都加入了, 但是威爾遜卻無法說服美國國會讓美國加入。 蘇聯由於意識形態與西方世界尖銳對立,所以一直被排斥在「 國際聯盟」外面。世界秩序仍然無法有效運作。
不過,建立「世界秩序」以避免戰爭的概念已經出現了。
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 沒有人想到世界會再踏入一場更加殘酷的戰爭當中, 因此英美蘇三巨頭,分別是丘吉爾(Winston Churchill)、羅斯福(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和斯大林(Joseph Vissarionovich Stalin)決定要在克里米亞半島上的雅爾塔(Yalta)開 個會,看看該如何安排戰後秩序。
羅斯福主張由美國、英國、蘇聯這三個戰勝國,再加上中國, 組成聯合國,後來再加入法國,成為聯合國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 目的是對付國際上潛在的惡棍。並且五個理事國俱有否決權, 也就是說,任何決議都必須得到五國一致同意才可以推行。
根據聯合國的憲章,聯合國致力於促進各國在國際法、國際安全、 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人權、公民自由、政治自由、 民主及實現持久世界和平方面的合作。
目前聯合國總共有193個會員國,佔了大部分國家, 是全球最大的國際組織。
自由貿易成了國際貿易原則
另外,羅斯福提出建立一個國際貿易自由流通的體系, 主張取消一切貿易壁壘,實現無歧視貿易原則,之後就有了WTO世 界貿易組織。
後來美國財政部長懷特着手草擬有關國際貨幣問題的計劃,並於19 43年公佈「懷特計劃」。後來就有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 國際復興開發銀行」。
美國在戰後積極籌建各類國際組織,就是要解決各種國際糾紛, 建立「世界秩序」。
問題是若果那名國際惡棍是聯合國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又如何?
戰後,蘇聯與美國根本不能靠聯合國解決問題,於是就進行所謂的「 冷戰」,即今天我們所說的脫鈎,大家在經濟、 科技上完全沒有關係,整個世界分為兩個陣營, 美蘇兩國卻在別人的國家進行代理戰。
戰後羅斯福所建立的「世界秩序」可以說只是有限度地執行, 也有惡棍國家不守秩序而不受懲罰。
很多政治學者,都認為, 二戰之後沒有發生大規模戰爭不是因為有了聯合國, 而是由於核威懾之下,戰爭都維持在小規模。
世界貿易組織、國際貨幣基金會、 世界銀行這些經濟金融領域的國際組織相對地運作得比較有效, 定立國際貿易及國家借貸規則。
西方菁英相信經濟連結可改變中共政體
蘇聯在1989年解體後,冷戰結束,美國獨強,法蘭西斯·福山( Francis Fukuyama)在1992年出版一本書,名為《 歷史之終結與最後之人》(The End of History and the Last Man),宣布民主制度加上資本主義已經大獲全勝, 西方各國領袖都認為自由市場能夠帶來更多的財富, 又認為民主體制是經濟成長的必然結果。
這個理論有著名的美國比較社會學家西摩.黎普賽特(Seymou r Lipset)的支持,他這樣解釋這個理論:「 一個國家越是富裕,越有機會可以維持民主體制。」
換言之,自由貿易可以帶來財富,財富則會帶來民主體制。 這是湯馬斯.佛里曼(Thomas Friedman)著作《地球是平的》(The World is Flat)一書的成書概念。也正是這個理論, 讓美國各方菁英和中國共產黨在商場上結盟。
2001年11月11日在卡塔爾首都多哈,中國正式簽署協議,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融入了世界多邊貿易體制。 中國陸續加入多個國際組織,成為歐美世界的策略伙伴。 歐美國家領袖一心認為, 中國的經濟發展會令這個全球最大的極權體制會逐漸走向民主。
《超限戰》《隱形戰》揭露中共權謀
但原來中共根本是另有盤算。
其實早於在一九九九年, 由兩位中共人民解放軍的資深軍官喬良和教授王湘穗合著的《 超限戰》(Unrestricted Warfare),已經將中共的國策說得清楚, 這本書原本只在中國發行,成為中共黨內被廣泛傳閱的一本書。
中國實際在國際間所進行的是一種看似溫和的笑臉外交, 卻是笑裡藏刀。
《超限戰》 的最主要策略概念就是經濟實力可以強化所有方面的實力。 金錢可以壯大軍隊,可以用來影響、左右其他國家的政治領袖、 收購或竊取高科技,也可以用來製造極端廉價的商品, 讓市場上其他的競爭者無生意可做,削弱其他國家的經濟產能, 也可以用來組織一支御用學者大軍,四出搜集科學、高科技、 工程情報。
後來美國退休空軍准將羅伯.斯伯汀(Robert Spalding)稱這個戰略為「隱形戰」(Stealth War),並寫了一本書。書中表示, 中共在各國不同的領域包括文化、科技、傳媒、學術、民間團體⋯⋯ 進行滲透,影響輿論,盜竊知識產權。
中共其實一直沒有遵守世界貿易協議,開放市場。相反地, 透過補貼國企,製造不公平競爭。
又藉著貪污賄賂收買非洲國家官員,控制它們在聯合國的投票意向。 同時也是用賄賂手段滲透不同的國際組織, 安插自己人當這些組織的領袖, 我們較為熟悉的個案有世界衞生組織和國際刑警組織, 作為中國對外影響力的延申。
習近平輸出「中國模式」改寫世界秩序
習近平2012年成為中共領導人,提倡所謂的「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四個自信包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 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要透過一帶一路輸出「中國模式」 ,透過中國製造 2025成為製造強國, 超越美國的產業及科技優勢。
中共用「笑𥚃藏刀」之計欺騙了全世界接近二十年, 這個全球最大的極權國家不但沒有因為經濟發展起來而變得愈來愈開 放、文明和民主,沒有融入國際社會的秩序,沒有接受普世價值, 反而是破壞第二世界大戰之後建立的「世界秩序」。
至此,美國終於醒覺了,中國再不是策略伙伴,而是競爭對手。 於是有了所謂的「貿易戰」,其真正意義是「爭霸戰」。
武漢肺炎病毒進一步凸顯了將全球生產集中在這個「世界工廠」 的危險,於是有了跟中國脫鈎的議程。
二十一世紀走到今天,世界已然失序,在失序的狀態之下, 戰爭是最容易爆發的。有關這方面的討論, 大家可以看我的另一條時評短片:《美日聯手跟中國脫鈎, 準備跟中共開戰?世界失序,戰爭已走到門前》。
作者 Patreon page:https://www.patreon.com/ TsuisTalk
作者 Facebook Page:https://m.facebook.com/ TsuisChann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