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流亡作家馬建講座 「大館」突拒供場地:不願成任何人促進政治利益平台
立場報道2018/11/8 — 13:02
【15: 15 更新報道,補充「大館」回應】
流亡海外的中國作家馬建昨日 (7日) 在社交媒體發文,指他將出席的兩場香港國際文學節講座,被「大館」取消,要另找場地舉行。香港國際文學節亦發表聲明確認事件,而「大館」總監表示「不願見到大館成為任何個別人士促進其政治利益的平台」,故與香港國際文學節合作尋找「更合適的場地」,並感謝對方配合。
65歲的馬建,原本出席在「大館」舉行的兩場香港國際文學節講座,亦會發表新作《中國夢》。他昨日在Twitter和Facebook發文,指由於「不可知的原因」,兩場國際文學節講座將不能在「大館」舉行,需更換新場地再另行通知,為文友帶來不便致歉。他指「十號下午的時間應該不變的。如果我沒有被失蹤的話。」
「香港國際文學節」在網站發表聲明,指大館要求更改文學節兩場講座的地點。聲明指,大會不揣測這舉動背後的原因,並會專注令各作者的聲音被外界聽見。
Just been told that my two events at the Hong Kong International Literary Festival this week can no longer be held at Tai Kwun, where all the other events are taking place. An alternative venue will have to be found. No reason has been given to me yet. https://t.co/wqJHs79JkW
— 马建 Ma Jian (@majian53) November 7, 2018
「大館」回覆《立場新聞》查詢,其總監簡寧天表示「不願見到大館成為任何個別人士促進其政治利益的平台」。 因此,館方「與香港國際文學節緊密合作,尋找另一個更合適的場地。 我們非常感謝文學節的配合,順利達成有關方案。」
文化界關注事件
對於大館以活動涉「政治利益」為由取消講座,馬建今日晚上發文,反駁指根本無意借大館促進政治利益,「我的『政治』很簡單:我相信思想及言論自由」。(另見報道)
事件引起文化及傳媒界關注。油麻地藝術空間「碧波押」宣布閉館7天以示抗議,並呼籲同道人參與罷市休業行動;業界組織「文化同行」發聲明,對壓榨言論自由者深以為恥;香港記者協會則對事件表示極度關注,憂慮本港言論自由進一步受壓。(另見報道)
《HKFP》報道,馬建指是「大館」的決定要取消兩場講座,香港國際文學節現正嘗試找其他場地。
「大館」由香港賽馬會營運,前身為中區警署、中央裁判司署和域多利監獄。今次是繼政治漫畫家巴丟草作品展覽,原定上周六(3日)作為「言論自由周」活動舉行,主辦單位突以「中方威脅」為由取消後,又一疑似因政治敏感而被取消的文化活動。
原本馬建會參與周六下午五時舉行有關香港文學現況和未來的講座,將與香港作家韓麗珠及吳美筠同台,暢談香港文學的現況和未來。另一場講座名為「馬建:中國夢」,他會在講座中討論新作《中國夢》。《中國夢》是回應習近平提出的「中國夢」 ,「 目標為再次令國家變得偉大的政治理想」。《中國夢》以現實為基礎,加以幻想,故事圍繞一位悔恨交加的省長,面對著物質主義及暴力歷史的國家,有對現今中國諷刺意味極濃的描繪。
作品帶有先鋒派、荒誕派的風格的馬建,曾於 2011 年被中國政府禁止入境。他1953年出生於中國青島,1986 年移居香港,1997 年赴德國魯爾大學任教,1999 年移居倫敦,現為英國職業作家。1987年,其作品《亮出你的舌苔或空空蕩蕩》,經高行健推薦在《人民文學》上發表,隨後在中國被禁。馬建在六四事件期間,於天安門廣場待了個多月,目睹了學生抗議絕食和北京市民圍堵戒嚴部隊的場面,採訪了方勵之、周舵和劉曉波等人,寫下六四小說《北京植物人》。
大會資料稱被驅逐出境的馬建為「中國奧威爾、史威夫特、索贊尼辛」(奧威爾、史威夫特和索贊尼辛分別是英國和蘇聯的著名作家),2005年被法國《閱讀》雜誌評為 21 世紀全球最重要五十位作家之一。《陰之道》入圍2014年英國獨立外語文學獎,再次獲2014年愛爾蘭都柏林國際IMPAC文學獎提名。著作包括長篇小說《思惑》、《九條叉路》、《拉面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