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21 - 19:38
感謝陳凱欣離開了新聞界
陳凱欣(圖左:作者提供)
作為仍然在新聞捱世界的記者,衷心感謝母校浸會大學的師姐、傑出傳理人、有「記者 DNA」、個人新聞自由從未受損的陳凱欣。
感謝你,離開了新聞界,感謝你,不再做記者,謝謝。
所謂專訪等於宣揚,不需要費心多反駁,正如袁志偉當年訪問李鵬不是為了宣揚六四屠城、Mike Wallace 訪問江澤民直指他是獨裁者都不是為了宣揚極權一樣,記者訪問從來不是為任何人提供甚麼宣揚平台,這本來是新聞 ABC。
廣告
只有自視為他人宣傳喉舌的,才會覺得訪問等於宣傳,只有將「訪問」作為自己拉關係攀權貴手段的,才會覺得訪問等於宣揚。
而在現下紅線壓頭北風猛烈的情況下,會覺得「個人新聞自由沒有受損」,覺得馬凱事件和新聞自由無關的,又會是何許人,不言自明。
這樣的一個人,若留在新聞界會是啥樣子?
恐怕會飛黃騰達、步步高升,在新聞機構中手握權力,樂於做權貴的喉舌,在紅線下自由地下跪,在官商的杯觥交錯中長袖善舞。
新聞界中這樣的敗類,一個都嫌多;反而跑去政府甚至當個建制派議員,在這群體中像陳凱欣的人,再多一個又何妨?
所以,真的,感謝你離開了這個行業,去吧別回頭,感謝你讓人看清楚真正的記者應當是何模樣,這無關是否做了 15 年記者、無關是否有記者 DNA,只是看一個人是否能抵得住名利誘惑,銘記一個記者應該為無權無聲者發聲,以監察權力為己任。
而若陳凱欣傑出傳理人日後有緣重回母校,或許可以抽空看看,印在母校走廊一角,傳理系創辦人余也魯教授的說話:
「對一切從事傳播工作的人來說,你用甚麼方法來爭取成功,比你的成功更重要,這是對你品格的挑戰。」
(標題為編輯所擬,原刊於作者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