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5/15 - 16:20
無制可依,無法可守,偏袒的監警會報告
資料圖片
監警會報告,其結論的意思,似乎就是說:警方無做錯,就算處事略有不足,但都算是公正嚴明。香港人有不滿,是因為媒體偏頗,或是因仇警言論影響。
我們一起看看結論是如何解釋 7.21 元朗鄉黑暴力事件。
《監警會專題審視報告(關於 2019 年 6 月起《逃犯條例》修訂草案引發的大型公眾活動及相關的警方行動)》這樣寫:
2019 年 7 月 21 日:元朗事件
《監警會專題審視報告》:「監警會發現警方在應對事件的部署及行動上確實有不足之處,正因如此,引發警黑勾結的指控。」「須知網上瘋傳的譴責,從未有任何證據支持。」「嚴重的指控必須要有信服力的證據,但儘管會方作了最大努力在公開平台搜索證據,卻遍尋不果。」
還有這一句:「事實上,警方採取了一連串跟勾結恰好相反的行動,拘捕在 7 月 21 日晚襲擊黑衣人的多名嫌疑人物。」
拘捕多名疑犯?幾百人身穿白衣打手無寸鐵的市民,去年至今只拘捕 35 人(2019 年 10 月底)。相比起對抗爭者的大濫捕,完全是天淵之別。
《監警會專題審視報告》就 7.21 事件對警方的所謂建議,居然是叫他們以後要留意網上輿論,就可以「得悉在當日下午警方對元朗街頭白衣人集結的不作為,已迅速成為網上被批評的目標」,並稱「如果警方能夠對白衣人作出及時驅散行動,或嚴密監控其活動,相信其後的打鬥便可以避免」。
但當天根本不是網上輿論而已,不少元朗街坊都在 WhatsApp 或電話或朋友口中收到消息,當天下午元朗街道氣氛異常,店鋪提前關門。全香港人也知道元朗似要出事,但《報告》認為警方只要多看網上輿論就能避免其後衝突。這種結論不是很可笑嗎?
在衝突現場,兩名巡警對鄉黑視而不見,其他警察居然要在元朗站出現大規模暴力事件後的 39 分鐘才出現?
現在最大的問題,不是警方忽略了網上輿論而已,而是警隊對鄉黑的包庇。《報告》把市民的不滿,當成是對警隊的抹黑,整份報告未審先判,把抗爭者稱為「暴徒」。當初香港人看到監警會國際專家小組成員辭職,早已猜到《報告》會寫出甚麼結論,國際專家小組的成員始終有頭有面,誰願厚顏地為這份《報告》背書?《報告》對市民的批判更甚至對警隊,監警變成監民,偏袒不公的文宣,不單無助為警洗白,更令香港人對整個制度又再扣分。
政府對香港人再三的訴求,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充耳不聞,以為一個山寨報告就能偷天換日。無制可依,無法可守,這份報告再一次證明,制度之內,已經沒有修正的機制。你背棄人民時,人民也同樣也會背棄你。
傳送門:偏袒警隊的政治大龍鳳《監警會專題審視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