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6/2 - 15:01
脆弱的本質
我帶過摺疊單車小布(Brompton)去不同國家旅行,防盜的方法,就是每次都不帶鎖,所以也不會主動或被動地把單車放在不安全的地方,至今還沒有丟失。(作者 Facebook 圖片)
脆弱的本質,往往對自身及周邊事物,起到意想不到的保護作用(注)。坐飛機要托運行李,最不容易打破的,就是易碎品。如果寄艙的東西是個玻璃杯,就會把東西包裝好,用上足夠的發泡膠,再加紙盒,儘量確保萬無一失。換句話說,就是因為事物脆弱的本質,反而起到意想不到的保護作用。電箱中的保險絲,是家居電路裡最脆弱的一環,但正正因為脆弱的保險絲,才能防止因電器短路而造成的舞馬之災。有些人一見電錶跳掣,就用牙簽塞著保險鈕,最終釀成大禍。
我平時最常用的單車是小布 Brompton,因為不想輕易丟失,所以每次出去的時候,都故意不帶鎖。那麼不上鎖又如何防盜呢?就是因為沒有鎖,所以我根本就不會把車鎖在外圍。有時進去餐廳,老闆本來叫我把車鎖在路邊,我說沒有鎖,再把單車摺好,像個小行李箱,餐廳老闆也就叫我直接把車子放到桌子下面。正正因為沒鎖,當作是人為注入的脆弱本質,反而更能減少失竊的風險。
常言道:「備周則意怠,常見則不疑。」如果擔心自己意識放鬆,最好的方法就是避免周全的準備。為保留心中一絲懷疑,就要確保事物不經常見。若然把事情弄得密不透風,往往正是敗壞之始。對財物如是,對家居如是,對人緣如是,對政局又何嘗不是?
政體要穩定,就得容納比較脆弱的環節,若把一切防衛嚴密,防民如防賊,正是敗壞之始。容許街上抗爭,就是注入脆弱的一環。在議會裡要容納異見的聲音,正是走向前方的動力。掌權一方,卻幻覺地以為自己擁有至尊權力,無所不用其極,不惜違反一切政治倫理與道德,剝奪憲法賦與的公民權,甚至透過修憲來改變體制運作。按著自己心意,事無大小都用上兵圍擁,反而更添幾分不穩。
在政體裡容納異己的存在,就像電箱裡的保險絲,現在硬要把之剔除,總有一天,會釀成不可收拾的大火。楊千嬅的《可惜我是水瓶座》裡,我最喜歡的一句,是:「猶如最結實的堡壘,原來在逐點崩潰逐點粉碎。」城牆要逐點粉碎的大前提,正正是要看似結實,軟綿綿的糯米糍是永遠不會崩壞。可幸的是,當大火燒起來時,城牆塌下來時,堡疊崩壞之時,波及的不只是無辜者的聲音,還有那些一直幸災樂禍,站在權勢背後,卻以為自己手握真理的人。
注:有關脆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反脆弱」保護作用,這個觀點,在塔雷伯著作《反脆弱》一書裡多次說明。作者的見解非常獨特,甚有啟發,可是作者太長氣,676 頁的書,如果能用 252 頁說完,肯定是上乘佳作。
多謝閱讀此文!如果喜歡我寫的文章,請踴躍按 Share 跟人分享,讓更多人看到故事,把想法分享出去,同時誠邀各位留言分享意見!
更多文章,請看薯伯伯的博客及臉書
更多照片,請看薯伯伯的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