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知視野
任建峰2016/5/27 — 11:28
資料圖片:中文大學
中大學生會會長周竪峰近日就六四紀念說了很多說話,但當中有幾句話特別值得探討。為了解釋為何香港人沒有責任去擔起各種與六四有關的訴求時,他說:「正如無人反對世界和平,但是否代表每一個人有責任到非洲接濟難民?」他亦就此問,究竟大家又是否有責任調停以巴衝突。
就憑這些說話,周同學就展露了他的極度無知。
接濟難民、以巴衝突這兩個議題,就正正是歐美加澳紐等大學的學生會(甚至整體學生)十分關注的議題。個人來說,我在澳洲讀書時參與的示威亦不是什麼本土議題,而是與大學同學們去抗議印尼在東帝汶的暴政。學生們知道,以他們一己之力,是沒有可能改變現狀的。但他們亦知道,對於受難與受迫害的人,任何一小點的支持或諒解都可以是對這些人有重要的精神支持作用。就算學生們的關注訊息不能達到受難或受迫害的人士,這種關注仍能提醒學生們世界有多大,及讀書人怎樣應該運用自己有幸學回來的知識去擴闊視野、而不只是各家自掃門前雪。他們深知,他們的責任未必能昇華至解決問題的責任,但至少仍能擔起一股彰顯道德良知的責任。
從以上例子可見,對於一些我們未必能以一己之力改變的不義,我們仍有道德、良知責任去發聲、關注,以生命影響生命。海外的大學生甚至是勞動階層人士都領悟到這一點。就此,容許我不客氣地說這句話:
周同學,枉你及你的盟友讀那麼多書,你們的良知視野不但比不上外國的大學生,就連一群讀書不多、字都未必識多隻的碼頭大哥都不如,實屬可悲、可笑又可恥。
* 註:以上只代表筆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他所屬律師行。
作者 Facebook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