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開始平靜了?
Terry 的媒體懶人堂2020/1/14 — 11:27
在網上世界,議題混亂加上演算法帶來的同溫層,容易產生一種感覺:開始平靜了。
不需要分這是否錯覺,努力思考原因與目標就好。在數位時代,找出所謂元兇,通常都是幾年後的事。
19 年的媒體聲勢,是線上線下的配合。《蘋果》全力報導,網媒群起追訪,兩登與 FB 、IG 和 TG,通通都是反送中消息。
現實中,香港人日程表廣傳,黃絲的每日行程皆受其影響。活動方式,和你 A-Z,層出不窮,感覺新鮮。
媒體的鏡頭下,影片與直播,是紙鶴與《榮光》,人鍊由拖手變成隔住支筆。老實講,充滿故事性,很 Juicy。
來到 2020,感覺的冷淡,是以上模式開始重覆,同時,未見到相應效果。每日持續的小型運動與濫捕,在混亂的熱門話題中,更顯沒有存在感。
媒體上,其中關鍵,是連儂牆與討論區。
老實說,逆權新聞已被習慣,加入太多群組,每個用戶 TG 的生態模式都很成熟。
但有些事情,還是可以改變。
十八區連儂牆,近月是愈拆愈密。視覺動物,眼不見就心難跳。文宣組極其落力,但撕與貼的成本效益差太遠,每一區,似乎都需要對策。
連儂牆除了聲勢,也是一種日常意識和社區習慣。凝聚社群,在溝通之中緊接抗爭情緒,都是半年來的關鍵。
連登在議題上,從來都是重災區。
熱門,是討論區的生存要領。不完全知其演算法,但離不開網民的參與度。
所以,只要控制到部份帳號,就隨時可以創造計劃中的熱門列表。
不知有否組織背後操作,但結果如是。
網絡力量,要壓制演算法,就是人夠多。網民或者要改變習慣,離開討論情意結。
目標為上,才可以拯救垂死的熱門。
比方說,
1. 如果兩日後有遊行,專注推行動 Post;
2. 同一議題,集中處理,不要分散;
3. 有人留言「拉」,網友不需再留言;
4. 戒除政治J女性癖,不要再討論區議員身材;
5. 未能 Fact Check 的事情,忍痛讓佢沉。
6. 減少用極端字眼,例如「就嚟輸」;
7. 至為重要:不 要 再 推 假 標 題
議題熱度,講求集中。
輿論誠信,講求實例。
網絡生態,講求習慣。
分散討論,半年遞減的心力,很快就用光。狂推不能求證的「朋友話我知」,最後只會打擊己方誠信。
而這些累積的習慣,就是今天感受的「平靜」。
要利用演算法操作媒體風潮,本小利大,從來都是政府佔優勢。
市場有生命周期,抗爭都一樣。適度沉澱,反正無法逆轉,不要沉迷灰心。
同路人,想法不一樣,接受就好。謹記,所有意見都是為了運動,目標始終相同。
有忠言,逆耳或動人,都是種褔氣。
運動有否平靜,取決於民眾。來到今天,絕不走回頭路。
一介小小媒體人,懂的只有這些。力量在大家手裡,香港人,加油。
P.S. 本人意見不一定正確,旨在提供多一個角度。如果覺得有意思,煩請分享,感謝你。
(原刊作者 FB 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