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私家醫生:提供一個比「封區」更好的方法
讀者投稿2021/1/27 — 14:19
政府突擊封區,330 名居民接受強制檢測,當中找到一名確診者。(立場新聞圖片, Sheryl Wong 攝)
【文:ES 伯伯,私家醫生】
近一星期內,政府兩度封區,為的是找「隠形傳播者」。就新聞所見,勞師動眾,限制市民出入 48 小時,只能找出 7000 人當中的 13 個陽性樣本,與現行的普通防疫檢測效果無異,為什麼要擾民財傷?加上用污水檢測方法去找隠形患者,亦未有國際認同的效果,只會杯弓蛇影,製造更多的封區。
我在此提供一個科學的方法,去普查找出隱性患者。這方法曾經於德國使用,我附加一個數學方程式,去幫助實際的執行。
這方法的步驟如下:
- 劃定需要檢測的群組
- 依據社區的感染率,把群組分成小組。例如把某區的 7000 人,分成 70 組,每組一百人。當每一個人採集了深喉液樣本,便把同一組 100 人的樣本混合,然後做一個測試。
- 如果這混合樣本結果是陰性,即這 100 人皆是陰性。如果是陽性,這 100 人便各自再做一次,就能夠找出患者。
以政府最近佐敦封區的數據,7000 人當中有 13 個陽性樣本作為基礎,經科學計算後,可以把 7000 人,分做 14 組,500 人一組去進行。我相信做 14 個樣本,4 小時內便有報告。陰性組別之人士,立即可以自由活動。陽性組別的人士再個別做,最多 18 小時內已經分清楚誰是患者。
這個方法的好處是方便、快捷、價廉。這方法亦可擴大用於定期普查一些穩定的群組,令社會重啟正常運作。例如某大廈的所有居民,每三天做一次混合樣本測試,陰性的期間,可以在該區內,使用重啟這區的食肆、戲院等活動。某學校師生,每週兩次混合樣本檢測,若是陰性的期間,便可持續實體上課。
防疫一年,再不全面依靠科學方法去進行防疫措施,包括檢測每一個進出香港關口的人士(就算不隔離,也要 14 天內三次檢測),必定令香港永在深淵。
以下是計算分組混合檢測的方程式。社區感染率越低,一組的人數可以越多。相反,社區感染率越高,每組的人數便要越少。當社區感染率 25% 或以上,便只能一人做一個樣本(以數學方法做基礎)。
(A-1) ÷ A2 ×100% = B%
A = 混合檢測之下,每一組最多的組員人數
B = 社區染病率 (例如每 7000 人,有13人患病,即是 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