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2 - 21:37
補充:敬覆盧斯達先生
資料圖片:海麗邨清潔工人
第三篇補充,敬覆盧斯達先生。
* * *
荷蒙賜教。其實在下於拙文樓下,已有兩篇補充,謹再回覆閣下。(盧斯達 facebook 帖文見文末)
1 & 3:
由於在下不屬工會,也沒碰過工會的錢,沒有資格談論 3,還待工會回答,在下於拙文亦開放討論,讓工運人士回應 $250 一日等等在下不清楚的問題。
然而網民的批評既包括 1,因在下採訪過罷工三次,清楚 1 的情況,就澄清 1 的真相:捐款用途沒有違背工人意願,在下與不同媒體俱已盡舉證責任。
2:
在下接受「政治化」的詮釋,因為罷工的確是政治運動。
首先澄清,在下不太同意有朋友認為,「本土派」是須避免的「標籤」。
正如「左翼」、「右翼」、「民族主義」都有很多歧義,但討論世界現象,必須要這些概括的框架,而這些框架對世界現象也有一定解釋力,儘管未必涵蓋到所有人,解釋到一切現象。
另一方面,「本土派」也是中性字眼,沒有預設的負面意思。
在這數日中,在下一直看著網民 cap 圖>生於亂世加入>倫敦人妻加入的過程。
見證這現象,在下的形容是:一些我理解為本土派的網民,積極附和這些質疑,加入這場網絡動員。
抱歉在下從不 cap 圖留底,證明自己見過什麼,所以沒有物證,唯有自己是人證。何況就算 cap 了圖,究竟誰是「本土派」,依然是無休止的爭論。在下尊重「本土派」有歧義,亦尊重別人不服個人見證。
進入正題。在下提到「本土派」這個框架,並非想指「本土派又搞事」,在下沒寫過這句話,而是要歸納在下所見到的現象,並提出解釋。
在下從不清楚星火同盟和本民前有沒有公開過帳目--因為我一生從未有過一秒想看他們帳目。
為什麼在下會這麼想?因為在下對兩個組織,從沒有任何敵意,也從未懷疑過。
由昔日碼頭工人到清潔工人罷工,都未見有人質疑捐款用途是否經工人授權。直到最近網民(包括一些我所理解的本土派)開始 cap 圖動員,質疑才會鬧大。
為何在下從未質疑過星火同盟/本民前/本土派籌錢要交數,而若干網民(包括一些我所理解的本土派)那麼懷疑職工盟呢?
在下想解釋此現象:若干網民(包括一些我所理解的本土派)對職工盟懷抱預設的敵意--這種敵意可以是發自他們真誠的正義感。
這種正義感,就是民族主義的「情感政治」--他們認為泛民/左膠/大台。。。一直不公地欺壓他們,所以對「泛民」組織有很差的印象。
在下對現象的解釋,無法蓋括所有參與動員的網民,遣詞用字不準,誤傷到其他網民。在下絕不吝惜道歉,現在再向他們道歉一次,非常對不起,謹此道歉。
然而在下仍然肯定:那些我所理解本土派,的確存在於網絡動員中,而且屬積極角色。
根據在下對民族主義的粗淺認識,民族主義的「情感政治」,不是說理可以解決,終須要訴諸感情。
拙文是直接向他們喊話:我理解您們受到不公正對待的感受,但毋須傷害無辜的人。
然而很遺憾,這次事件的傷害好嚴重,雙方嫌隙進一步加深,暫時無法挽救。
4:
在下不認同此詮釋,但尊重不同解讀。
5:
在下沒發表過這類言論,也沒法代別人回應。
作者補記:
因在下正拜讀汪宏淪先生的論文,開始明白民族主義的情感結構:民族主義的力量,很大程度來自道德悲情。香港不少民族主義者,認為壓迫者是泛民/大台/左膠,因而滋生怨恨的敵我意識。
這個結不解,類似事件還是會無止境地重演下去,「彼此相鬥,循環不息」(汪宏淪)。
要結束輾轉報復,一方面要承認他者也有應有的尊嚴;當然另一邊廂,爭取尊嚴者也要接受彼此有共同的道德規範,才能在平等的基礎上和解。
現在香港反對陣營的撕裂,頗似台灣解嚴後的族群衝突,藍綠對立。私心希望十至廿年左右,中共轉頹後,各派仍可捐棄前嫌共抗外侮,建立民主香港。
暫時看來無望,留待後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