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急救包】旺角行人專用區「殺街」爭議
立即通識2018/5/28 — 17:03
立場新聞新設〈立即通識:一週時事急救包〉專欄,每星期由現任通識科老師拆解焦點時事議題,協助師生了解爭議背後的不同立場及理據。急救包更附有相關教學建議,讓老師備課更輕鬆!
單元: | 今日香港 / 能源科技與環境 |
主題: | 生活質素 / 環境與可持續發展 |
時事焦點: | 旺角行人專用區「殺街」爭議 |
關鍵詞: | 街頭表演 / 公共空間 / 噪音問題 / 文化藝術發展 / 行人專用區 |
時事重點:
油尖旺區議會討論由經民聯區議員陳少棠提出,強烈要求政府部門研究終止旺角行人專用區的議案。結果只有民主黨涂謹申反對下,油尖旺區議會以16票贊成、1票反對、1票棄權下,議案獲得通過,預計最快約三個月後,有18年歷史的西洋菜街行人專用區就會成為歷史。 詳細報道
探索問題:
- 區議會為什麼終止已有18年歷史的旺角行人專用區?
- 旺角行人專用區對附近居民的影響?
- 旺角行人專用區過去的演變及興衰
- 怎樣才是更有效的公共空間使用和管理?
- 事件對文化藝術發展的影響?
學習框架:
相關概念:
街頭表演藝術 | 「指在街頭上的表演藝術,可以是即興,也可以是表演者的謀生活動,以此謀生的表演者為「街頭藝術家」。這種表演藝術可以有很多種,多數為音樂表演、默劇等。這種表演方式在世界各地都有,主要在人流聚集的地方,以吸引更多觀眾。」 以台灣為例,有文化局制定文化政策處理公共空間管理政策,街頭藝術家需要申領牌照,法例為《台北市街頭藝人從事藝文活動許可辦法》。 過去香港的西九管理局也曾於西九「自由約」試行街頭表演許可證制度,容許藝術家以 walk-in 形式申請牌照,嘗試提升街頭藝人的認受性。 |
公共空間 | 「公共空間是指供公眾使用的公園、廣場、街道、行人道路或任何室外/室內空間。此外,它的存在理念是提供人們聚集,聯誼、休嬉的地方。」 |
行人專用區 | 「香港行人專用區是從2000年於香港開始實施,運輸署在多區與區議會合作經過連串的試行和可行性研究,實施行人環境改善計劃。行人專用區及悠閒式街道的實施範圍其中包括港島區的銅鑼灣、中環、灣仔、赤柱;九龍區的旺角、尖沙咀、佐敦、深水埗;以及新界區的石湖墟、元朗。」 |
旺角行人專用區 | 旺角行人專用區是九龍區人流最大的行人專用區,2000年起設立,原意是減少車輛帶來的噪音及空氣污染。當中發展不少街頭表演攤檔,成為該區以至本港的一大特色。過去曾有不少音樂人在這裡發跡,例如C AllStar、龍小菌等。2008年曾因「好戲量」的大範圍演出而引起爭議。 亦因有大量擺賣、推銷攤檔、易拉架等,產生噪音、阻街等問題,影響附近居民及商戶。曾於2010年、2012年及2014年縮短開放時間,及後因「大媽歌舞」進駐,讓行人專用區更嘈吵,嚴重影響居民生活,導致油尖旺區議會通過終止行人專用區的議案。 |
持份者意見:
支持終止旺角行人專用區
民建聯區議員 陳少棠 | 「運輸署於2000年提出設行人專用區,當時區議員『俾佢哋呃咗』,現時行人專用區已變成『烏煙瘴氣,神憎鬼厭』的『怪胎』。陳表示,正所謂『解鈴還需繫鈴人』,因此今日動議取消行人專用區,並為區議會當年通過設立行人專用區鞠躬道歉。」 |
經民聯區議員 黃建新 | 「今天是歷史性時刻,並要求與會者與他一同靜默,感受對西洋菜南街街坊很珍貴的寧靜。他又形容,行人專用區猶如『香港特別行騙區』,收益的不是市民,而只是『大媽,大叔』,形容今天的動議是歷史性的。」 |
街頭花式足球 表演者施寶盛 | 「霸位文化,鬥大聲,外來表演者未能參與。剩下的表演就只有配備重型音響,能長時間抵受惡劣環境的表演者。結果就正如大家看見今天的旺角。」 |
居民李先生 | 「街頭表演我哋唔介意,但變咗質囉,好似做生意」,「係你哋睇唔出,四個星期(收入)可以萬(元)做單位」「𠵱家新嚟嗰啲(表演者)好多都唔係表演,係收錢,純粹喺度呃飲呃食」。 亦因有大量擺賣、推銷攤檔、易拉架等,產生噪音、阻街等問題,影響附近居民及商戶。曾於2010年、2012年及2014年縮短開放時間,及後因「大媽歌舞」進駐,讓行人專用區更嘈吵,嚴重影響居民生活,導致油尖旺區議會通過終止行人專用區的議案。 |
反對終止旺角行人專用區
灣仔區議員 楊雪盈 | 對油尖旺區議會最終通過「殺街」表示失望,她認為18年來,旺角行人專用區是街頭藝術表演工作及市民共享的公共空間,然而,因為政府部門一直監管及執法不力,令行人專區出現「霸地盤」、音量過大及阻塞等問題。她認為區議員作為民意代表,除了以最方便的方法,即取消行人專用區外,亦應顧及行人專用區多方面的功能:包括解決人車爭路、改善行人環境、空氣質素、為全港市民提供共享的公民空間,以至對文化藝術發展的貢獻等。 |
歌手小勤 | 「八年前來港,一直靠領取綜援維生,直至朋友介紹,成為街頭歌手才能自食其力。『其實好辛苦,壓力好大』,小勤說。只因對唱歌的熱情才堅持至今時今日。『諗起兩個女,點算好,搵唔到飯食喇……』得悉將會「殺街」後,小勤說不僅失去了表演舞台,更失去了生計,哭訴「殺街」來得突然,難以接受。」 |
博客林勉一 | 「在取消行人專用區之前,政府有沒有採取足夠的行動去規範使用者的行為,尤其是規限噪音污染?沒有的話,一刀切取消行人專用區,是最斬腳趾避沙蟲的做法。用經濟學的說法,雖然噪音製造者產生了負面界外效應,完全取消行人專區,的確是杜絕了界外效應問題,可是同時也剝奪了其他使用者(例如民間團體和沒有擾民的表現者)使用專區的效益,那不一定是對社會最有益的做法。」 |
其他意見
公民黨區議員 余德寶 | 要求政府研究擱置行人專用區,直至政府提出完善監管及發牌制度。他發言時表示,如果政府無承擔和魄力處理行人專用區的噪音問題,他亦會同意取消,惟他擔心如果永久取消,會扼殺了如 C AllStar、Mr Wally 等街頭藝人的表演機會。 |
給老師的課堂活動建議:
1. 讓同學嘗試 brainstorm 一下,說起西洋菜街,大家會想到的十件事,然後作分享和討論。
2. 爭議辯論:讓同學試試代入不同持份者的身份,進行辯論,去討論旺角行人專用區的廢存。
3. 設計理想的公共空間:可以進行分組討論,讓同學試試設計一個心目中的理想公共空間,分享過程中,可討論怎樣的空間管理才能讓各個持分者有均等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