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景
教育工作關注組2016/9/21 — 11:35
資料圖片
【文:曾瑞明】
難得可以和大女兒獨處。
昨天和她去收割,她只拿了剪刀剪了兩條菜,說天氣熱。
飲汽水則很享受。
這不符合父親的期望。
父母除了保護子女,也希望提升他們。
第二天,我帶了大女兒去港大,打算走上龍虎山的松林廢堡,雖然天氣熱,但應能應付。
但是她不肯走,說不喜歡行山,很驚。
我堅持。文攻︰行完請食雪糕。武嚇︰爸爸自己走。
最終,一支益力多推動她向前行。
蛇齋餅粽,層次不高。
半路還是聽到她在說「很累」、「山很高」。
其實只行了十分鐘。
不多久,我們便到半山了。看到美麗的景色,我們都慢慢欣賞、拍照。她還很雀躍地拍下青馬大橋。
「如你不上來,能看到風景嗎?」
去到廢堡,無可避免有一㮔滄桑感。蜘蛛結網、野草零落。
「爸爸,人類是怎樣出現?」
「有科學角度和宗教角度……」我竟跟她講達爾文和創造論!
「星期日上帝什麼都不做。」
「那天主教、基督教和佛教呢?」
原來,妳已懂有不同的宗教了。
智性上的交流,是男女之間最美好的感應。
我們還一起吃了一個橙。
「如你不上來,能看到風景嗎?」
作者簡介:八十後,兩女之父。香港大學哲學博士,專研倫理學、政治哲學。現職通識科老師,並與一群老師創辦教育工作關注組,推廣公民教育和豐富通識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