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1 元朗恐襲後遺深遠 — 傘運衝突調查的啟示
香港社會工作者總工會2019/8/21 — 19:10
元朗 7.21 恐襲,已發生一個月了。大眾焦點多放在警隊是否失職,甚至是否有警黑互相勾結的問題上;但對事件的受害人而言,他們的創傷會否得到充份的料理呢?其實,2014 年 10 月 3 日,旺角佔領區也發生了類似的事情,雖規模較小,但也同樣荒謬絕倫。大家可參考當年我們做過的一次調查,有助預測和評估 7.21 元朗恐襲會造成什麼程度的社區創傷。
問卷調查背景
2014 年 10 月 3 日,旺角亞皆老街與彌敦道馬路交界,發生佔領人士和反佔領人士的衝突。當日,電視全程直播事件的發生,故除了現場目擊者外,還有很多一般人士亦會透過新聞直播或其他媒介得知事件的發生,受到事件發生所造成的影響。究竟它對香港市民有多少影響呢?究竟它的發生對佔領者或與佔領者有類近立場的人,造成了什麼影響?對他們繼續參與佔領行動的態度造成了什麼變化?
調查對象
93 位在旺角佔領區逗留的人士。我們隨機在旺角佔領區訪問相關人士,以及用滾雪球的方式找尋其他相關人士。調查進行日期,是該事件發生後的 25 天至 35 天。
調查結果
(1) 93 名受訪者當中,曾在現場目擊事件發生的有 59 人;曾觀看電視直播的有 18 人;其餘受訪者則是用互聯網知道事件經過。
(2) 現場目撃的 59 人當中,有 24 名表示在「10.3 旺角佔領事件」中曾經在場感到具體威脅或甚至受到實際傷害。當 24 名受訪者在這裡會被界定為「primary victim」;其餘的 69 人則是「secondary victim」。
(3) 「10.3 旺角佔領事件」,在受訪者眼中是一件什麼性質的事情呢?有 48% 認為事件是「有人有預謀襲擊他人」;有 46% 認為事件是「警察縱容罪行發生」。若將整體受訪者分成「primary victim」和「secondary victim」獨立統計,數字亦大致相近。
(4) 有 82% 受訪者「感覺事情很荒謬」;74% 受訪者「替傷者感到難過」;分別有 73% 和 70% 受訪者感到「忿怒」和「不滿」;另有 46% 和 43% 受訪者感到「心碎」和「悲傷」。
表一:受訪者對事件的情緒反應
對事件的情緒反應 | 整體受訪者 | Primary victim | Secondary victim |
悲傷 | 40 (43%) | 14 (58%) | 36 (52%) |
心碎 | 43 (46%) | 13 (54%) | 30 (43%) |
替傷者感到難過 | 69 (74%) | 14 (58%) | 55 (80%) |
替自己感到難過 | 13 (14%) | 4 (17%) | 9 (13%) |
無助 | 37 (40%) | 9 (38%) | 28 (41%) |
恐慌 | 24 (26%) | 9 (38%) | 15 (22%) |
忿怒 | 68 (73%) | 22 (92%) | 46 (67%) |
不滿 | 65 (70%) | 16 (67%) | 49 (71%) |
對香港感到陌生 | 42 (45%) | 13 (54%) | 29 (42%) |
感覺世界被扭曲 | 45 (48%) | 12 (50%) | 33 (48%) |
討厭警察所為 | 57 (61%) | 17 (71%) | 40 (58%) |
討厭政府所為 | 54 (58%) | 16 (67%) | 38 (55%) |
感覺被出賣背叛 | 15 (16%) | 4 (17%) | 11 (16%) |
感覺被瞞騙 | 15 (16%) | 3 (13%) | 12 (17%) |
感覺事情很荒謬 | 76 (82%) | 20 (83%) | 56 (81%) |
Primary victim 受訪者較多感到「忿怒」,有 92%;而 secondary victim 受訪者則只有 67%。58% primary victim受訪者「替傷者感到難過」,secondary victim則有80%。在其他項目的比較裡面,兩者的分別不大。
(5) 在提及受訪者在事件發生後的 25 至 35 天之內,有否出現一些創傷後遺症的徵兆表象,結果是有 55% 受訪者最近有「不由自主地反複想起事件」;有 42%「對未來失去希望」和「過分警誡」;37% 受訪者「感到傷心」;另有 85% 表示「擔心香港的未來」。
表二:受訪者最近出現的創傷後遺症徵兆
最近出現的創傷後遺症的徵兆 | 整體受訪者 | Primary victim | Secondary victim |
發噩夢 | 12(13%) | 6 (25%) | 6 (9%) |
不由自主地反複想起事件 | 51 (55%) | 13 (54%) | 38 (55%) |
對未來失去希望 | 39(53%) | 13 (54%) | 26 (38%) |
難以熟睡 | 23(25%) | 5 (21%) | 18(26%) |
難以專心 | 24(26%) | 6 (25%) | 18 (26%) |
過分警誡 | 39 (42%) | 15 (63%) | 24 (35%) |
感到恐懼 | 13(14%) | 3 (13%) | 10 (14%) |
容易發怒 | 26(28%) | 13 (54%) | 13 (19%) |
感到傷心 | 34 (37%) | 11 (49%) | 23 (33%) |
想離開香港 | 30(32%) | 5 (21%) | 25 (36%) |
擔心香港的未來 | 79 (85%) | 20 (83%) | 59 (86%) |
擔心自己的未來 | 39 (42%) | 8 (67%) | 31 (45%) |
有時日無多之感 | 14(15%) | 4 (41%) | 10 (14%) |
易受警嚇 | 14(15%) | 5 (21%) | 9 (13%) |
感到疲倦 | 42(45%) | 17 (71%) | 25 (36%) |
(6) 事件之後,受訪者對香港警察的觀感和信任,感到惡劣的有 49%,感到十分惡劣的有 43%。
(7) 事件之後,受訪者對香港政府的觀感和信任,感到惡劣的有 23%,感到十分惡劣的有 73%。明顯地,事件令受訪者對政府印象變得負面,情況較對警察的印象變差嚴重。
(8) 事件發生後,受訪者覺得他們對佔領行動的態度有所改變。這部分用自我評分方式進行,受訪者要在不同項目裡面評分,由 -5 至 +5 之間評分,0 代表沒有變化。受訪者表示在事件發生後,他們對佔領行動的態度變得明顯積極,尤以 primary victim 受訪者較明顯;他們亦變得不相信政府。另外,他們只有些微傾向變得較為激進。
(9) 受訪者說出當日一個最深印象的畫面,這裡將他們的開放式回答分類。93 位受訪者裡面,有 37% 覺得眼見警察不執法是他們最深印象的畫面;32% 表示最深印象是見到具體暴力行為的畫面。
調查結果預測 7.21 元朗恐襲的創傷後遺
首先,這裡所指的「Primary victim」是在現場即時受到直接傷害或直接受到生命威脅的人;而「Secondary victim」是指不在現場,但因與在場人士有一種特別關係(同是佔領人士,或是與佔領者立場相近,又或是認識在場的佔領者),而因此會對事件的發生感到傷心難過等情緒。他們在事件發生後的 25 至 35 天內,出現了一些創傷後遺症的情緒反應徵兆,例如腦海中不自覺浮現事發的情況、情緒不安和過度警覺等等。除此以外,在其他的調查項目中,Primary victim 和 Secondary victim 的情況,並沒有極大分別。所以,我們不可以低估了一群不在元朗現場的人,但透過新聞直播或其他媒介得知事件的發生和經過,而所造成的影響。
第二,元朗恐襲的規模,不論是對個別傷者的身體傷害、維持的時間、電視及網上畫面的描述、警察的不作為而言,都是比五年前的事件更可怕;所以,很有理由相信,元朗恐襲對受害人和一般市民造成的負面情緒,將會更強烈無比!同時,更因為事件的背景和規模的不同,主要的負面情緒也有不同,例如,元朗恐襲裡面,在場人士有「被出賣/背叛的感覺」,可能會非常強烈。
第三,五年前,受訪者不會將事件的責任完全歸咎於警察,認為與政府是有很大關係,因為警察是聽命於政府。但元朗恐襲後,警方和政府同樣惹人討厭,還是警方比政府具更壞更惡劣的觀感,則有待探討。
特區政府關心元朗群眾嗎?除了譴責示威者的暴力,特區政府會關心元朗居民出現心理創傷的情況嗎?林鄭會理解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的重要性嗎?
(標題為編輯所擬,原題為〈元朗恐襲造成社區創傷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