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土學社2016/5/12 — 9:31
【我們的馬屎埔】系列文章 我是Samantha,馬寶寶社區農場成立後,有幸是第一班有機耕種班的學員。 當時的課程定名為「有機」耕種...
/鄉土學社2016/5/11 — 9:28
【我們的馬屎埔】系列文章 我是阿YAN,鄉土學社的實習農夫,也是在馬屎埔耕種班的學員。 耕種班後,很快有人租了地說要種田,那塊地就...
/鄉土學社2016/5/10 — 13:23
【我們的馬屎埔】系列文章 帶兩個分別來自丹麥和泰國的朋友去看馬屎埔村, 我以為是我帶他們看香港, 卻原來是他們把視角帶給我。 ...
/鄉土學社2016/5/6 — 12:57
【我們的馬屎埔】系列文章 我是阿歌,一個學生,一個曾經受泥土教育的女孩。 曾經因為好奇耕田是什麼,心血來潮跑了去一個在馬屎埔附近的...
/鄉土學社2016/5/5 — 18:54
【我們的馬屎埔】系列文章 我是林女,鄉土廚娘,現於意大利學習Slow Food哲學。 每個地方的味道,都來自土地。 在意大利的這段...
/鄉土學社2016/5/4 — 9:52
【我們的馬屎埔】系列文章 我是他其,教書的。 說來慚愧,學習耕種之前,我個人非常離地,從不知道西蘭花一棵種出來只有一球,種南瓜原來...
/鄉土學社2016/5/3 — 15:38
【我們的馬屎埔】系列文章 我是阿手,在鄉土學社,華山的兩斗地務農,邊種邊學,已近第四年。 除了種田,畫畫田上的人和花草也是我人生最...
/鄉土學社2016/4/30 — 14:35
【我們的馬屎埔】系列文章 我是種子,是一個農夫。 「物質資源中,最偉大的毫無疑義的是土地。研究一個社會怎麼使用土地,就能對它的未...
《立場新聞》會透過電郵向閣下提供精選內容,以及不時進行的意見調查、活動宣傳或客戶推廣,若同意請在以上的欄目輸入電郵地址並按下訂閱鍵。閣下可隨時透過本網傳送的電郵取消訂閱。
詳情請參閱我們的私隱政策。
/立場報道2021/3/5 — 2:22
/立場報道2021/3/4 — 22:46
/立場報道2021/3/5 — 11:41
/立場報道2021/3/5 — 10:43
/立場專題2021/3/5 — 2:59
/立場報道2021/3/5 — 16:30
/立場報道2021/3/5 — 12:19
/立場報道2021/3/4 — 23:30
/立場報道2021/3/5 — 1:45
/譚蕙芸2021/3/5 — 3:27
/立場報道2021/3/4 — 9:25
/立場報道2021/3/1 — 13:46
/立場報道2021/3/1 — 13:01
/立場報道2021/3/2 — 11:47
/立場報道2021/3/3 — 12:21
/立場報道2021/2/27 — 17:33
/立場報道2021/3/4 — 11:25
/立場報道2021/2/27 — 19:35
/讀者投稿2021/2/28 — 11:08
/立場報道2021/2/25 — 13:51
/立場報道2021/2/21 — 15:05
/鍾樂偉2021/2/14 — 14:32
/立場報道2021/2/22 — 19:55
/立場人語2021/2/14 — 14:14
/立場人語2021/2/11 — 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