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EA Games 看領導應有的風範
Everest2019/7/15 — 16:47
Andrew Wilson,圖片來源:ea片段截圖
領導一間年收入幾十億美金的上司公司絕不容易,尤其是在競爭激烈的遊戲行業。高層們要同時滿足玩家和投資者的要求,在組織陷入危機時亦要維繫內部士氣。Andrew Wilson 作爲 Electronic Arts 的首席執行官 CEO,其團隊的表現實在可圈可點。以下總結媒體對他的專訪以及筆者在 EA 實習時的見聞,爲大家介紹一種領導風格。
利申:以下內容純屬 Everest 的個人意見以及對媒體報導的總結,並不代表公司立場。
共患難、重溝通
行動比漂亮的言語更能彰顯一個人的價值觀。今年六月的 Wilson 專訪引述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文件報導,鑑於公司在 2019 財政年的表現强差人意,Wilson 和其他高管主動放棄了一共四百八十萬美金的年終獎金。參與的高管包括筆者的直屬大老闆、首席營銷官 Chris Bruzzo。錢去了哪兒呢?被儲蓄起來了,用來支付普通員工日後的年終獎金。
Jp Valery / Unsplash
在 2019 年初裁員的同時主動放棄獎金,的確有助穩定員工士氣,令他們感受到高層是願意共患難的。要知道 Wilson 的個人年薪大約是一百二十萬美金左右,高管們主動放棄的總金額是它的四倍,屬實可觀。筆者認爲,公司在低迷處保住了員工的士氣,回復起來也比較容易。
另一方面,在短短六個星期內筆者親身參與了兩次跟首席營銷官 Bruzzo 的面對面對話。無論是全職員工抑或是實習生,都有機會將向 Bruzzo 表達自己對公司的疑慮和不解;對談話內容紀錄可見另文。
筆者跟其他實習生一致認同,當 Bruzzo 回答問題時,我們能夠感受到他將全副注意力投放在說話對象的身上。儘管實習生和首席營銷官的地位差天共地,但 Bruzzo 依然顯得重視實習生的看法、並願意去除公關糖衣來解答我們提出的尖銳問題。
千夫所指,堅持做對的事
在過去的十年,美國政治光譜和公共言論空間的兩極化非常明顯:一方面有鼓吹個人平等和多元身份的「進步派」,另一方面有政治、經濟、宗教和家庭價值觀上的「保守派」。由於遊戲內容植根於玩家所在的世界,EA 作爲美國公司也會受到社會上的言論風波影響。
舉個例子:足球遊戲 《FIFA》 是 EA 業務和收入主要來源之一,而當公司在 2015 年決定加入女子球隊時,遭到部份玩家指責、甚至威脅罷買。他們認為遊戲公司過份迎合多元化價值觀,影響了他們玩遊戲的意欲,是爲「左膠」也。(實際上,FIFA 遊戲並不會強制玩家選擇女子足球隊。)
而無論是 EA CEO Wilson 抑或是當時領導 EA Sports 團隊的 Peter Moore,都在專訪或者社交媒體上抨擊這些反對聲音。在資訊不明朗的時候,這是個勇敢的決定:如果不滿意的玩家多到影響遊戲銷量,上市公司的高管們要怎樣向投資者負責呢?
沒錯,正是現任利物浦球隊 CEO 的 Peter Moore。圖片來自 Wikimedia
但根據 Bruzzo 跟實習生的對話和 2015 年媒體對 Wilson 的訪談(見第二頁),公司深入了解「民情」後,認爲負面評價只是一小部份人的想法。依筆者所見,所謂瞭解「民情」並非誇誇而談,而是依靠具體部門和玩家打好關係、保持雙向溝通,透過例如邀請部份人士在遊戲推出前試玩測試版本,進而得知玩家群體之中的各種意見。至少在《FIFA》的爭議上,EA 並沒有少數人的激進言論而吃虧,在 2016 年依然爲公司帶來可觀的收入。
堅持做對的事並不容易,好人亦不一定有好報。所以當好報真的來臨時,值得慶賀。
小結:「用心聆聽」v.s.「堅持己見」?
任何大型組織的領導人跟屬下和行情脫節是非常危險的。另一方面,如果聽到任何反對聲音就軟化態度,那的確很難成事。
筆者愚見,認爲關鍵處在於用人、組織文化和選擇資訊來源。設立鼓勵溝通的文化、聘請一樣價值觀的團隊,然後確保資訊流通而不偏袒自己喜歡見到的觀點,至少可以避免重覆犯錯。承認自己的人性和不足,是箇中關鍵之處。
無論是大公司抑或是一地之官僚,都應該如此。